按說方大太太來慶州時間算是很長了,只不過,她來這裡是陪女兒做事的。而女兒事務繁忙,又和吳家的加盟分號多有接觸。這種情況,若用世俗禮儀來衡量,總能找到點不妥的地方。
若這段時間方大太太這家府邸出、那家府上進的,時間長了,難免給自家招些有的沒的的說道。
所以,卓家母女著實不願意、也沒時間在慶州女眷圈子裡交往。
說起來,這次才是她們母女第一次在慶州女眷的大型聚會上露面。
作為親家的曾家太太,也是上前和方大太太相互見禮。
之後便拉著卓靜蘭的手,不等未來兒媳行禮,就一疊聲的詢問好不好、累不累,好一番稀罕。
間接的,也用這種方式,向在場眾人表明了吳家對卓靜蘭的態度。
杜家太太姓郭,郭太太則是給方大太太引薦在座的另幾位。
當中坐著的兩位身份果然不一樣,是慶州知府的正室劉夫人,另一位是知州大人的夫人姓常。
在這裡,劉夫人和常夫人地位也算高了,卻依然不敢小瞧卓大太太。
卓家在身份上不如官宦之家,但人家的產業和家資是自己的,可世代相傳。
官員的位置卻是朝廷給的,官員在位,自然有一份殊榮。
一旦丁優或年老辭官,這份殊榮便會大打折扣。朝廷更沒有把你辭去的官位,讓你子孫後代接替的道理。
而且,從實際上來講,身份並不如錢財來的實在。
當官若想大把的花錢,錢財來處很不坦蕩,處於你不說我不說、大家心知肚明的境況,經不起追究。
但擁有鴻江船廠的卓氏一族,人家花錢花的心安理得。就算有些房屋和衣著、配飾上的限制,但絲毫不影響人家的生活品質。
再加上鴻江船廠可不是尋常商賈和作坊可比,人家那產業,小小的也能牽動國家命脈。朝中權貴,在船廠有一腿的人多了。
所以劉夫人和常夫人雖然還是主位,但態度氣勢上,和剛才依然有了不同,總是有些收斂的。
曾家趙太太作為當地人,和這些人很熟。
女子在外的身份,基本上都是看夫家和夫君的地位,曾盛庭雖然身份不顯,但幾代盤踞慶州,又很被知府和知州等朝廷官員仰仗,所以她在這種圈子裡混跡,也是如魚得水,自如的很。
為了能省心的走個過場,袁冬初儘量刷低存在感。
在這種略顯紛亂的環境中,她暗自理著在場各種人的各種關係和地位,循規蹈矩的跟在卓靜蘭和曾茹身後,給偏廳中的幾位夫人、太太行禮問安。
劉夫人、常夫人,還有另三位太太,當然對卓靜蘭關注有加。曾家的段氏和曾茹是她們經常見到的晚輩,都是很親熱的見禮客套,一副尊老愛幼、其樂融融的場面。
袁冬初本著低存在感的原則,亦步亦趨跟著卓靜蘭幾人身後,保持著人云亦云、不顯山不露水的狀態。
她這樣子,著實讓幾位夫人太太大失所望。
自從通州有了投遞行,大河沿岸的人們感覺到各種便利。今年,誠運投遞終於開到慶州。
慶州投遞行運營這幾個月,在座這些人的府上,沒少在投遞行傳送書信和物品。
對於女人來說,送信郵寄物品還真不算什麼,她們更感興趣的是代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