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各有心思,最簡單的,就是猜測康豪和連氏到底為什麼和離?
但一個漢子在沒做任何準備,只穿了日常衣裳,便抱著女兒走出家門的身影,再沒回頭……這情形,很悲壯、很決絕的。
這樣一想,康豪的捕快身份,好像也沒那麼讓人不屑了。
就在各種人紛紛猜測時,周彩蘭也抱著阿慧從正廳退了出來。
因她在卓家參加過幾次宴會,今日的賓客雖多,還是有幾個她認識的。
出了正廳,她這個易水縣的外來賓客,也是邊走邊和人見禮打招呼。
遇到挺熟的或者話嘮,還得駐足說會兒話。
其中就有人拐彎抹角的詢問阿慧小妮子的身份。
周彩蘭覺得這沒什麼隱瞞的必要,當下便介紹了個清楚:
秦家、周家和康捕快、連氏都是易水縣人士,他們之前甚至住在同一個小鎮子裡,是實打實的同鄉;
乾女兒的父親是府衙的捕快,名叫康豪。因為與妻子和離,所以把阿慧放在投遞行,請投遞行的幾個做雜事的婦人照應,一邊等孩子的阿爺阿奶來通州。
周彩蘭笑道:“當時,我和相公每日都會去投遞行看看。那日遇到阿慧,便覺得小妮子與我投緣,當下便捨不得把她放在投遞行。於是和相公商量,便把阿慧接去我們的住所,收了乾女兒。”
她帶阿慧參加這種場合,就是為了讓人們知道阿慧的存在,根本沒必要隱瞞什麼。
當下就是竹筒倒豆子一樣,凡是關於自己和阿慧的事情,有問必答。
有問到阿慧是哪家的,周彩蘭也是做了大概介紹,同時把康秀兒介紹給大家。
至於一些人關心的、康豪和點心鋪子的關係,人們問起來就含蓄多了,最多也就是旁敲側擊那麼一下。
而周彩蘭對這個話題只是笑一笑,以那是人家的家事為由,不提了。
周彩蘭的回答算是滴水不漏,但人們可以看康秀兒的反應啊。
對於康豪和連巧珍之間的事,周彩蘭是絕對的局外人。
康秀兒卻不一樣,那是她家的家事,直接改變了她的生活和心境。
事後,她更是知道,她一向豪爽的大哥,從小就和朋友們一起,能吃能喝、能打能鬧的大哥,卻在通州,和連巧珍相處的日子裡歷盡憋屈。
可以說,她們一家人在易水縣的富裕日子,就是她大哥用自己的憋屈、甚至前程換來的。
她年紀還輕,又是第一次來這種場合,還做不到完美隱藏情緒。所以,這樣的話題,成功的讓她變色了。
傷感和氣憤等複雜情緒,掩飾不住的在她臉上浮現。
好在她也知道場合不對,當那些情緒出現在臉上時,她微微低了頭。再抬頭時,面色基本正常了。
周彩蘭和周圍的人稍稍閒話,便客氣幾句抽身出來。她要帶著康秀兒,一起去卓靜蘭的閨房,去看卓靜蘭的新嫁娘盛裝。
她們走了,身後的人就更有了話題。
尤其是康秀兒很短時間的色變,看在了很多人眼中,其中就有宋氏。
透過剛才的詢問,人們至少知道,那個被秦家大奶奶抱在懷裡的女童,的確就是之前開點心鋪子的連氏的女兒。而孩子的父親,當然就是府衙那個捕快康豪。
有幾個人低低地議論康家好運。
也有人說,也許那康捕快本身就很能幹。剛才宋氏就說了,一個大戶家的盜竊案,經過康豪勘察,很快就被破獲,還追回了贓物。
而宋氏,卻不參與討論了。她之前的詢問,也是為了確定康豪是否阿慧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