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相爺挺看重秦向儒的這份上疏,至於向誠運募捐的念頭……呵呵,大齊朝建立以後,經過前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庫已經有了一定的充盈。
閣部的閣老那是什麼身份,還真沒把誠運這麼個小字號的募捐看在眼裡。
只不過,誠運的大當家是顧林的兒子,而這個袁冬初又以聰慧機敏、有天賦著稱。
所以就為難一下顧天成,順便看看這個袁冬初到底有多機敏,又有怎樣的見識。
他們倒是得到答案了,只看這女子對搬遷萬頃倉和通州的態度,就能看出她的確不同凡響。
這樣的見識,別說女子,就是男子裡面也挑不出多少。
之後,用籌劃銀子這種事多方擠兌,這姑娘倒是個敢說話的,也能權衡利弊,也有足夠的決斷力。
只不過,腦筋太好使好像也不是個好事。至少,對四位相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這不,誠運的銀子還不知道在哪兒呢,這女子居然就要走朝廷的門路,給誠運招攬生意了。
張相看著袁冬初,目光審視。
就像這姑娘自己說的, 誠運開張還不到兩年, 能有多少家底?
憑那不到兩年、白手起家的一點點家底,能籌建多少銀兩?居然就敢提出承攬朝廷運輸的要求!
口氣大, 膽子更大!
張相緩緩問道:“朝廷每年要運輸幾百萬石糧食,不知你們誠運有多少運力?”
漕糧啊!袁冬初眼睛瞬時就亮了,很是把幾位相爺晃眼了一瞬。
她完全忘了,人家閣老主要問的是誠運有多少運力。
而幾位相爺還跟那兒納悶呢, 你誠運十幾條船的小小河運, 聽到每年運輸幾百萬石糧食,難道不應該躲老遠去自慚形穢嗎?
你這兩眼放光是個什麼意思?
“運力不是問題,”袁冬初直接把運力忽略,興致勃勃的說道, “關鍵在於, 朝廷會不會用民船運輸糧食。其實吧,在運輸上,官運不如民船合算。朝廷每年撥給官運的銀子, 應該遠遠大於僱用民船。”
幾位相爺看袁冬初的眼神變了,詫異中帶著銳利。
這女子……她怎麼會知道這些?
袁冬初接著給出瞭解釋:“朝廷主持官運的部門,上上下下一定會用到若干官吏。加上船隻維護,若干漕軍的糧餉、以及其他費用,支出一定很大。
“如果用民船運糧,則只需支付運費,沿途的安全及損失,也不用朝廷承擔額外的損耗。而且民船運糧, 所賺運費還要上繳不菲的稅費, 於朝廷有絕對的好處。”
四位相爺對視著,目光中全是驚詫。
這女子的提議大有可取之處, 的確能替朝廷省去大筆支出。
只是, 就算朝廷真的啟用民船,也會找擁有大型船隊的河執行, 而不會選擇只有十幾條貨船的誠運南北。
她的提議的確很好, 更家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