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相爺雖然和顧天成幾人說著話,但也不時掃一眼李長治這邊,當然把他的神色變化看在眼裡。
見他把冊子收起,相爺這才問道:“怎樣?”
李長治都不知該說什麼了,只乾巴巴的來了句“不錯”,就無以為繼,只是把那七八頁紙的冊子遞了過去。
看到這樣的李長治, 廖相爺差不多知道顧天成這幾張紙上內容的分量了。
其實也不太意外,畢竟,未婚妻有那樣出眾的天份,想來顧天成也差不到哪兒去。
等到實際看下來,相爺的反應和李長治差不多。
看開頭時,也是很意外的看了顧天成兩眼,這才很有心理準備的一氣兒把冊子看完。
張東青三人一直觀察著兩位大人的反應。
昨日顧天成喊他們過去, 便是商量貨船和人員的安排及排程。也就是這個冊子上寫的內容。
在這幾位的認知中, 不管運糧還是運貨,船停在碼頭之後搭跳板。接下來只管讓垛工賣力裝卸貨物便是。
而且,大家也都是這麼幹的,從沒聽說還分大隊小隊、一隊二隊什麼的。
不過,有了顧天成寫的這些條條框框,運糧的過程便清晰起來。
而李長治和廖相爺兩人,看到的也正是條理分明的安排。百十條船,需要上千的垛工,安排得明明白白。
廖相爺看向李長治,那意思就是問他:這樣的一份章程,能否攬下運糧的差事。
李長治已經無話可說。
到了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承認,當時選擇河執行的時候,考慮的的確不夠周到。
如今看來,這四家河執行如果能夠聽從排程,的確比長策河運更能勝任這項事務。
至於顧天成的運糧資格,也就不用再糾結了。
李長治倒也是個乾脆人, 知道事情無法扭轉, 樂得送個人情。
“看起來,他們的準備的確比長策河運周全。若相爺也是這個意思,下官這就讓人準備運糧文書。”
廖相爺更沒什麼可說的,把那幾頁紙遞迴給顧天成,說道:“照著這個章程,回去準備吧。”
顧天成四人連忙起身致謝。
…………
朝廷的迴文很快。
也不知一路上跑死了幾匹馬,兩天之後的清晨,五匹快馬風馳電掣一般捲進了通州府,在通州主街道上疾馳。
飛揚的馬蹄聲和捲起的塵土,以及那驚人的速度,嚇的路上行人和車馬,在很遠的距離就急忙避讓。
望著那絕塵而去的五個兵士和駿馬,通州各色人等紛紛猜測。
谷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