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5章 衙門也是要面子的啊

顧天成看人的眼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張東青等幾個東家和他們河執行的管事,在運糧事務中,全部聽誠運調配安排,一點兒不添亂。

在最先到來的六十條船裝糧離開的過程中,四家河執行不斷有貨船來到通州,停靠在大河岸邊。

一旦有船裝滿糧食, 空出泊位,這些船馬上便會填上空位,新一輪裝貨緊鑼密鼓的開始。

而一隊又一隊的垛工和運糧兵士,有正在扛麻包裝船的,有剛撤下來休息的,也有整裝待發, 隨時準備補進的,輪換有序。

在這個過程中,昌河中上游的降雨並未緩解, 昌河水位也在持續升高。

隨著這個訊息傳入通州,再看滿載的運糧船不斷離開碼頭,通州城內也開始瀰漫起一種異樣的氣氛。

第十天,顧天成承諾的六十萬擔糧食全部上船,最後一條糧船也在垛工和兵士的歡呼聲中駛離了碼頭。

而這些垛工和兵士並未徹底歇下,經過短暫的休息,他們還得投入到往新倉運糧的行列中。

廖相爺也在目送糧船離開的人群裡,直到這時,他來通州的職責才算完成。

無論昌河堤壩是不是能保住,是否會有洪災波及到通州,至少糧食是保住了。

接下來,通州的百姓卻讓他和李長治為難了。

勸導大家防洪防澇,做些預防還是可以的。

但讓百姓們打包糧食財物,搬家避禍這種事,衙門和官員卻無法開口。

朝廷也是要面子的啊。

勞師動眾,讓百姓拋家舍業, 躲避所謂的水災。

而等到昌河水位下去、或者只是昌河氾濫, 最後通州啥事兒沒有, 朝廷和衙門的臉面往哪兒擱?

原本李長治並不認為昌河水患會把通州怎樣了,因為從來就沒發生過這種事,而且也沒有這樣的預兆。

但是,隨著誠運和東青幾個河執行的快速運糧,他也被這種緊張情緒影響。

再加上昌河水位吃緊的訊息不斷傳來,他開始擔憂通州面臨的形式。

萬一呢?

萬一昌河爆發的洪水,真的衝入大河,沖垮大河堤岸呢?

而通州在有預警的情況下,由於他的疏忽大意,讓城中百姓生命和財產大量損失,他這個知府得承擔怎樣的罪責?

可真讓百姓現在就攜帶糧食家財逃難……還是那個原因,若最後沒有洪災,他這個知府的臉面和衙門的威望怎麼辦?

谷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