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經是八點多鐘了,紅紅的朝陽已經從東邊地平線上躍起,雖然它還不能給大地帶來一點暖意,但是趕集的人已經像魚兒一樣紛紛從四面八方遊竄過來。
雖然倆人來時一人吃了兩個荷包蛋,但是從家裡到集市上七八里地呢,天寒地凍的,那點熱量和能量早消耗盡了。何大紅跟青蓮都縮著脖子搓著手,往賣布料的區域走去。
她們穿過集市兩邊的賣掃帚耙子的、賣鍋碗瓢盆的、賣耗子藥的,來到了賣布和鞋子的一行。
這個年代的集市簡陋的很,集市上用磚砌著半人高的臺子,長長的砌了幾排,賣東西的商販都把商品擺到臺子上。
但是臺子上擺的主要是布料和鞋子,成衣就那寥寥幾件,樣式自然老土的很。
因為這時候的人都是扯布回去自己做,或者找裁縫做。幾乎每個村裡都有裁縫,一件衣服收個五毛一塊的,但是生意也不錯。
還有有經濟頭腦的賣布商,為了好賣布,都在布攤子旁擱一架縫紉機,好給扯了布的人做衣裳,當然做衣裳的加工費比裁縫的便宜一兩毛錢。
兩人直奔賣細紗布的臺子,何大紅仔細的選好了布料,又還好了價錢扯下布。錢依然還是青蓮付的,因為她手裡沒一分錢。
不過她早就跟侄女說好了,這錢是她借侄女的,等賣了香就還給侄女,因為當姑的花侄女的錢,臊得慌呀。
倆人買齊東西了,肚子都骨碌碌響了起來,何大紅就說:“青蓮,你還有啥要買的嗎?沒有咱就回家吧。”
青蓮這時卻吸著鼻子,兩眼晶亮的引頸眺望:因為她聞到了令她垂涎欲滴的味道。
她拉起姑的說低聲問:“姑,你聞到啥香味了嗎?”
何大紅一心回家磨榆樹皮預備做香,就砸了一下嘴說:“啥香味不香味的,趕快回家吧。”
青蓮卻拉著姑的手順著香味走去,陶醉的說:“我聞見胡辣湯跟吊爐燒餅的味道了……”
這個年代,農村人趕集很少有吃飯的,都是餓著回家,不然被熟人看見了說你不會過日子。你一小姑娘家在集市上吃飯人家不被人到處議論才怪。
何大紅又是儉省慣了,聽到侄女這句話頓時慌了,拉住她悄聲嚇唬:“我的祖宗哎,你一個姑娘家家的可不能在集上吃飯,被你婆家人聽說了人家不要你……”
青蓮嘻嘻一笑說:“不要我再找個好的。”
說罷一使勁,硬拉著姑往那邊走,何大紅雖然比侄女有力氣,可是這麼多人倆人拉拉扯扯的也不好呀,只有跟著她走去。
青蓮終於看到賣胡辣湯的攤位了。這位攤主很會做生意,為了擋擋寒風,讓吃飯的人熱乎點,在攤位四周用厚氈布搭了個棚子,這樣一進去就暖融融的。
棚子裡用磚塊蹬了一塊長木板子,板子兩邊是兩條長凳子,客人就把碗擱在木板子上,一溜坐在長凳子上吃飯。
青蓮招呼攤主說:“來兩碗胡辣湯。”
又朝挨著胡辣湯攤位的打燒餅的師傅說:“來兩個燒餅,烤焦一點。”
他們的胡辣湯冒著熱氣給端到了木板子上,青蓮跟姑剛要在長凳子上坐下,忽聽“哐當”一聲,接著是一嗓子“哎呀”,一個人帶著一條長凳子躺倒在地上了。
原來是兩個人各自坐在長板凳一頭吃飯,一個人吃罷飯站起來就走,這凳子就像蹺蹺板一樣把另一個人給坑了。
吃飯的和攤主片刻的愣怔後,同時爆發出鬨然大笑。
攤主趕緊去扶那個倒在地上的人,那個不小心惹禍的人也趕緊向地上的人道歉。
倒地的人看起來也是個好脾氣的,就拍拍腚上的泥,笑笑說沒事,又淡定的坐下喝起了胡辣湯。
看著那個人淡定的樣子,青蓮越想剛才那一幕越逗人,就把臉埋在胡辣湯的大碗裡偷笑個不停。
何大紅看看那人,小聲嗔侄女快喝湯吃燒餅,一會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