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92章 太后催婚

如果劉弘也能和那位穿越者前輩一樣,在年富力強的天子老爹羽翼下,安心做幾年太子,也不至於幾次三番的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

歷史上本不存在的齊悼惠王諸子之亂,也不可能在一位壯年天子在位時期發生。

從這個角度而言,袁盎說的沒錯:如果劉弘不早點生個兒子出來,把漢室傳延三代的‘老爹短命,兒子年少登基’的傳統打破,那無論劉弘現在做的有多好,都將會是無用功。

而如今漢室,能提出這種略有些敏感,卻又完全為天下計謀的建議的,恐怕也只有聖眷正隆,背靠長樂宮的袁盎了。

換做其他人,哪怕是張蒼這樣的老臣、柴武這樣的功臣,乃至於已故的王陵那般德高望重的‘帝師’,恐怕也不敢在這種涉及‘天家傳承’的問題上,如此淺顯直白的建議劉弘:陛下還是早點生個兒子吧~不然等陛下人沒了,江山就要亂了~

想到這裡,劉弘不由為自己的幼稚,而感到一絲羞愧。

——都是做皇帝的人了,還扭扭捏捏的,像什麼樣子?

又不是說談戀愛,只是結個婚而已嘛···

自嘲的笑了笑,劉弘終是對袁盎稍一拜。

“袁中郎所舉,誠老成謀國之言!”

說到這裡,劉弘話頭一轉:“即加冠親政,朕自當大婚以立椒房,廣入天下溫淑;然立儲之事,尚且不急。”

且先不說劉弘才十六歲,連媳婦兒都還沒找;光是‘還沒成年就立遺囑’這件事,實在太讓人網易雲了···

——立儲,其本質和立遺囑毫無差別:規定自己死後,家產由哪個兒子繼承!

而皇帝的家產,自然就是屁股底下坐著的皇位了。

再者,即便劉弘在明後兩年內,就生下了皇長子,但這個時代落後的醫療條件,註定了幼兒六歲之前的脆弱期,夭折率能高的嚇死人!

——史料記載:在匈奴,單于每五個兒子當中,平均也只有一個能活到成年!

放在漢室民間,幼兒的夭折率,也必然不會比匈奴單于家族的幼兒夭折率,低到哪裡去。

具體到漢室,幼兒夭折率也同樣恐怖。

那文帝劉恆來說,撇開野史上的臆測不談,劉恆一生共有八子;太子劉啟,實際上只是劉恆的第五個兒子而已。

而歷史上,劉弘前四個兒子卻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梁懷王劉揖,也是在未壯之年墜馬而死。

八個兒子,最終只有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代孝王劉參活到了成年,並壽終正寢。

這,大概就是此時,皇室幼兒的夭折率:一半以上!

而無論是民間還是皇室,實際上在幼兒出生後的六年之內,都不會著急為其安排去處。

漢室‘分封諸皇子為王’的傳統,也都是在皇帝過完七歲生日,證明自己已經度過危險期,大機率能長大成人的前提下,才會進行。

就連公主的湯沐邑,即封號,都是在渡過六歲之後才進行。

所以,無論劉弘對立儲之事作何打算,立太子的事,也都起碼要到皇長子六歲之後,再考慮其適不適合被立為太子。

在那之前,皇長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活到六歲。

至於袁盎在奏對中,悄悄將‘國家無後’改成‘國無儲君’,這就是封建時代,官僚公卿的通病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從龍之功面前保持淡定!

而劉弘的答覆,則是在認可袁盎‘大婚’建議的同時,隱晦的駁回了袁盎‘請立太子’的訴求。

太子?

——朕都還是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