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章 進學習武

且說李羨之見金巡撫不著,便牽著馬在街上亂走,忽然看見見街角路口的牆上貼著一張張通知童生考試的告示,告示末尾蓋著“提督學差”的關防,算算日期,已僅有數日了。

李羨之心中不由得一震,想道:“老想著旁的事,倒險些把正事忘了。還有五日便要考試,還需把這聖賢書用心讀一讀,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免得上了考場的時候手生。”一邊想著,一邊催著馬往回走。一回了府,便將自己關在房中,發奮讀書做文。

時日倏忽便過,到了考試的日期,四周縣、鄉的童生如期皆至。有端莊周正的,有斜眼塌鼻的;有少年郎,有白頭翁。各色人等擠在巡撫衙門旁邊不遠的貢院前。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忽的又是七聲鑼響過後,周學臺便到了。

李羨之夾雜在眾童生中間,一起跪拜行禮。禮畢起身,周學臺打著官腔高聲道:“鄙人不才,蒙皇上恩典,點了學差,為朝廷選材。諸位正是年輕有為之時,當用心考試,以圖進取,為朝廷出力……”

周學臺這話未說完,人群中幾個鬚髮花白的“老童生”羞得滿面通紅,把一顆白頭埋在胸前,有好事之人便譁然大笑起來,眾人也都跟著笑。

如此一來,惹得周學臺大怒,喝兩邊衙役道:“再有喧譁者,按擾亂考場之罪,與我亂棒逐去。”衙役們聞令,將手中的水火棍在青石板地上敲得叮噹亂響,人群這才安靜下來。

周學臺也不講話了,下令開了中門,童生們拎著應考用的文房諸物,列著隊往裡走。

四五個如狼似虎的衙差堵在門前,每過一人,都要裡裡外外反反覆覆搜上好幾遍。

有幾個夾帶的被搜了出來,當場被拖翻在地,打了一二十輥,趕回家去了。

童生們全部入場後,衙差遂將門封了。周學臺正坐在書案後,一個相公捧著名冊,挨個點著名,點一個,上前自周學臺手中接了卷子歸號去做。

點到李羨之,亦接了卷子,向著學臺鞠了一躬,往號裡走。

片時,點名完了,周學臺提起硃筆,將幾個未到的考生名字劃了去。

然後起身,踱著方步,巡視了一圈,向兩個監考的相公囑咐了幾句,便歸後面去了。

到了放頭牌的時節,陸續有人起身交卷。監考的相公入內,將周學臺請至前面。周學臺收了卷子,就坐在書案後看起來。有作的好的,也有作的不通的,周學臺一一用筆在上面點了記號。

李羨之因作的仔細,直到放二牌的時候,才交了卷子。周學臺接了卷子,看了一遍,道:“你的文章頗有見地。你且出去,卷子本道還要再細看。”李羨之拜了拜,告辭離場。

天將黑時,方才考完,散了場,周學臺命監考相公將卷子收好,一併帶回衙中。當晚,周學臺連夜便要閱卷。

兩個相公道:“學臺大人辛苦,這等小事,便有我兩個代勞吧,保準不出差錯。”

周學臺想了一想,道:“如此也好,勞煩兩位先生受累。只是這看過的卷子好生留著,我還要再審閱一遍。”兩個相公連連應著。周學臺邊打著哈欠,回房歇息去了。

這兩個相公是周學臺特地在西安府聘的知名當地的書院的極有學問的山長,專門幫著看卷子。

兩個相公忙了一夜,把七八十張卷子都看了,分出了一至六等。

天光放亮,周學臺起床梳洗完畢,早早坐在書案後,專把那黜退了的卷子拿來看。在廢卷中尋見幾張文章還算清通的卷子,周學臺也將其低低地進了學。

至中午,周學臺審完了卷子,把李羨之點了第一名案首,其餘的考生也都按著名次排了,讓兩個相公書榜。

兩個相公見進學榜上有那幾個被他們排在下等的童生,很是奇怪,便問周學臺:“這幾個童生的文章我二人是仔仔細細,反覆看過的,著實不夠進學的資格,學臺大人為何將他們提上來?”

周學臺道:“此地地處邊塞,民風剽悍,動輒做出法外之舉,難得有這一心向學的,略微提攜一些,有個功名攏住他們,也好為別人做個榜樣。多幾個不成器的秀才總強過多幾個不事產業的盜匪。”

兩個相公聽了,連連拜服,說道:“小人眼光短淺,不曾想到學臺大人是為著社稷民生著想。”

周學臺擺擺手道:“如此,二位先生便出榜吧?”兩個相公領命,不一刻,書好了榜,找兩個公人貼在貢院的牆上。

發出案來,進了學的照例要來貢院謁見的。李羨之排在案首,第一個入內,見了周學臺,拜了一拜,起身立在一旁。

周學臺道:“你的文章意境、見識著實是有的,金老師也正是因此推崇於你。不過你萬不可自滿,若要在科場得意,還需努力錘鍊文字不可。眼見新科在即,切不可放鬆了。”李羨之深謝過,退了出去。

周學臺又將進了學的秀才們一一喚進來,點著文章囑咐了一番。謁見完了,已是傍晚,周學臺胡亂歇了一宿,次日擺開儀仗啟程。諸秀才都來貢院相送。

李羨之因與之有淵源,便騎了匹馬,送出十里外。周學臺見無人再跟來,便令駐轎,喚李羨之近前。李羨之下馬,轎前打恭。

周學臺道:“恩師操勞國邊事,我又身負皇命,兩邊都耽擱不得,不能當面道別。”說著,從袖中拿出一封信,接著道:“這是我與恩師作別的信,待他老人家回來,你替我奉上。”李羨之接過信,貼身放好了。

周學臺又道:“只因身負著皇命,恐落人閒話,這一向未能與你親近。不過看了你許多文章,也知道了你的肚腸,日後你的功名,是要遠勝於我的。我回省府,專一等你來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