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昉笑道:“這二字本也是一句。”
原來這周學士擺燈謎擂臺有個規矩,就是在燈籠下放了桌椅筆研,客人有射中的,便將謎面撕下來,寫了謎底在上面,再由下人拿回。若是對了,則送出彩物,錯了,則重新寫了謎面粘出來。
且說黃景昉說著,便坐了下來,將謎底寫在下面:“徵商。”(語出《孟子·公孫丑下》)
李羨之等人,連著兩旁猜謎的眾人見了一齊稱妙,極贊黃景昉文思敏捷。
這時,下人過來要將那條燈謎送入內去,黃景昉道:“我們幾位尚有興致,等再射著幾條,一起送進去。”
那下人聽了,便轉去招呼別人了。
這時,趙石翁在一旁道:“這裡又有幾條,也是《孟子》、《論語》的。”
幾人齊看謎面,分別是:
一、弔者大悅(《論語》一句)
二、人(《孟子》一句)
三、口說無憑(《孟子》一句)
四、四(《論語》一句)
五、小人取財(《論語》一句)
六、欲效程門立雪(《論語》一句)
七、廣廈千萬間(《孟子》一句)
八、興在無言中(《論語》一句)
九、監照(監生入廩憑證)(《孟子》一句)
十、硬派老二做老大(《孟子》一句)
十一、正(《論語》、《中庸》各一句)
還有一個十二條最怪,謎面並無一字,只用硃筆點了一個小小的紅點,射《孟子》、《論語》各一句。
逐一看完,趙石翁道:“東崖兄四書最熟,一併射了這幾條吧!”
一旁陳士奇道:“我等俱是科甲出身,四書自然沒一個不熟的,只是東崖兄偏多了幾分巧思,是我等皆不能及的。”
黃景昉笑道:“諸公謬讚了。”
陳士奇又道:“東崖兄且稍待,待我等先猜,剩下猜不著的,再留給你。”
眾人一致贊成。陳士奇也不推辭,首先道:“不才已射著四、五兩條,分別是‘非其罪也’、‘不以其道得之’。”
眾人聽了,皆道了一個“妙”。
趙石翁道:“我不及平人兄,只射著了第六條,當是‘學而時習之’。”
劉若宰不甘其後,道:“三、七兩條應是‘言不必信’、‘大哉居乎’。
李羨之道:“首條應是‘臨喪不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