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境內,每天回收的資金數量達到一千萬,也差不多是目前的極限。
因為港口吞吐量的限制,是主要的限制原因,畢竟伊拉克的港口,每天不可能就光是解除安裝這些礦石。
還有很多的商品需要在這些港口中進行裝卸,其中就有糧食和其他一切的必要生活用品。
伊拉克本來就沒有多少海岸線,未來佈局的地中海港口,也都還在計劃書上。
所以,蔡睿宸就率先把目光看向了全球,然而遺憾的是,科技擴建站是可以讓紅警建築單位,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建造起來。
要是全都依靠那些礦產公司提供的礦石進行回收,那這種的手段還是可行的,無非就是增加了一部分的成本。
但這樣的辦法,其實並不是長久之計。
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其實蔡睿宸並沒有想太多,他利用最近收購的幾個製造業公司,正準備在歐洲和美國以及南美和澳大利亞,開始準備佈置科技擴建站,專門用來建造礦石精練廠,在超過基地控制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回收礦石。
使得所有的礦石,根本不需要運輸到伊拉克,就可以完成從礦石到資金的轉換。
可是,要想實現這樣的計劃,其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讓礦石精練廠遠離基地,就算是科技擴建站修建防禦單位的保護,那也需要一定的人員戒備。
畢竟就算礦石精練廠,從外觀上,也不會引起多少額外的目光,但畢竟是基地的單位,裡面擁有這個世界還無法理解的科技。
一旦暴露了,對於蔡睿宸來說,會非常的被動。
為了不暴露,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科技擴建站,直接將礦石精煉廠修建在地下。
但是修建在地下的礦石精練廠,就需要自己開採礦石。
可是目前,蔡睿宸根本無法精確的定位,哪一個地方有礦石,礦石提取井,應該修建在什麼地方更加的合適,在沒有基地精準探測的支援下,光憑使用普遍的科技探測技術,是實在很難分配礦石提取井的。
想不到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讓蔡睿宸十分的無奈,不過,當他在抽取中,無意抽取到汽車單位中的勘探者的時候,這個問題頓時就迎刃而解。
勘探者最大的功能,就是確定基地之外的地方,哪裡擁有礦石,當探測到一個不錯礦脈的時候,猶如一臉小型卡車的勘探者就會展開,變成一個礦石提取井,同時詳細的資料,就會傳回到基地中。
勘探者的出現,徹底決解了這一煩惱,結合科技擴建站,完全可以讓基地做到,在全球開採礦石的能力。
只是讓蔡睿宸有些詬病的是,勘探者雖然好用,看起來也和一輛普通的轎車大小差不多,不會引人注意,但是這個東西的造價,卻達到了驚人的每輛兩百萬美元。
而且還是一個一次性的用品,一旦展開之後,就無法繼續完成勘探的工作,而只要遇到了一定價值的礦產,這東西就會自己展開,有時候根本就不在蔡睿宸的控制之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