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4章 火箭回收技術(六更求月票打賞

PS:感謝“李博文”在支付寶上給華麗發的300元紅包,本章為他加更。

——————

未來運載火箭1型在達到距離地球表面上百公里左右的高度時,已經徹底的擺脫了地心引力的影響。

達到第一宇宙的速度,物體在獲得在這一方向進行水平方向速度運動的時候,也就不需要再加大動力,就可以實現環繞地球運動。

不過,運載火箭繼續朝著更高的空間前進,只是速度已經不再增加。

在地面指揮中心內,在運載火箭成功擺脫地球引力之後,並沒有想象中的歡呼起來。

所有人依舊安靜的待在崗位上,看著正在一步步遠離地球的運載火箭。

在距離地球一千公里的時候,運載火箭頭部的整流罩脫離了運載火箭,太空艙正式和運載火箭分離,分離之後的兩個物體,一個繼續朝著前面飛去,一個則是朝著地球垂直返回落下。

兩個對噴的發動機幾乎同時點火,運載火箭快速的返回地球,同時在自己動力的加速下,太空艙馬上就來到了第一個衛星的十分地點。

未來太空艙的第一個艙門開啟,一顆只有一百公斤左右的衛星從太空艙中分離出來,並且在地球引力的牽引力,遠離了太空艙的位置,隨後兩面太陽能電池板展開,衛星開始工作。

這時候未來太空艙的動力系統繼續加大功率,朝著更加遠離地面的高度飛去。

地面上,在指揮中心看著太空艙傳來釋放衛星的畫面後,馬斯克一臉的驚訝。

原本他只是以為這一次的發射所攜帶的三顆衛星,只是一次性在頭一個軌道或者相鄰軌道一次性釋放出來。

卻沒有想到,居然是更高難度的多軌道分別釋放衛星,這樣的技術是運載火箭發射技術一個新的門檻。

特別是對太空艙的設計要求,變得十分的苛刻,能夠獨立研究設計出這種太空艙的國家,全世界也沒有幾個。

這是馬斯克第一個意外的地方,另一個讓他感覺到意外的是,正在朝著地球返回的運載火箭,居然是朝著發射中心這個位置過來的。

這讓他再一次感覺到,蔡睿宸玩得有點大了。

運載火箭回收技術,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本身存在極高的風險。

而在他看來,這個火箭落在海面上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海面上,就算是發生了事故,也不會傷到人員和設施。

並且這樣的技術也相對來說簡單一點,只需要在運載火箭上預留一定的燃料,讓釋放了太空艙之後的運載火箭自由的落下,在計算好落點的海面上,安排好迎接運載火箭降落的平板船隻就行了。

但是未來科技集團明顯沒有這做,因為在返回過程中的運載火箭,一直都在休整自己的軌道,目標直接對準了發射中心中的那片運載火箭回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