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都是關於超級米格的熱詞時,蔡睿宸已經和娜塔莎匯合在一起。
兩架超級米格並沒有參與接下來的戰鬥,因為紅警海軍已經對北約印度洋艦隊採取全面的攻擊。
超級米格為了避免被誤傷,因此都只是在距離北約艦隊不遠的地方,充當直播的最直觀全境拍攝工具。
在第三艦隊也露出獠牙的時候,三大艦隊的前線指揮官沙一琦,也下達了最終的攻擊命令。
“命令阿庫拉潛艇部隊,於三分鐘之後對目標航母發射反艦彈道導彈。”
戰爭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戰爭也不是傳統的騎士對決,從來也都不是兵對兵王對王。
面對敵人的龐大兵力,任何只要能夠攻擊到對方,並且導致對方失去戰鬥力或者是直接擊潰對方,就是最好的手段。
沙一琦從來沒有想過要讓艦載機去攻擊北約印度洋艦隊,攻擊北約印度洋艦隊的任務,一直都是放在阿庫拉潛艇部隊的頭上。
此刻,在指揮艦的作戰中心內,八艘阿庫拉潛艇已經在水下對北約印度洋艦隊形成了水下包圍圈,整個過程無聲無息。
每一艘潛艇都在距離目標超過兩千公里外的水域。
阿庫拉潛艇擁有三大殺氣,一個是潛艇的傳統魚雷,一個就是潛射的超音速導彈。
不過真正強大的攻擊力,是來自潛射的反艦彈道導彈。
岸基的反艦彈道導彈,雖然對艦隊擁有巨大的殺傷力,但是戰爭一旦爆發,這些陸地上的反艦彈道導彈,其實是很難發揮出應該有的破壞力。
對手不是傻子,給你反艦彈道導彈攻擊的機會幾乎可以說是為零,而反艦彈道導彈真正存在的意義,是威懾和拒止。
威懾敵人艦隊最好不要靠近我沿海線多少距離,一旦對方靠近,也就將擁有拒止的能力,將對方打擊在靠近沿海線的地方。
威懾效果遠遠大於實際的戰爭意義,這就是陸基反艦彈道導彈的根本現狀。
要是真的想要透過反艦彈道導彈攻擊摧毀敵人,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海基反艦彈道導彈發射裝置。
從水面軍艦或者是潛艇上發射反艦彈道導彈,在靠近到對方一定的距離之內,展開攻擊。
這樣的設想很好,也是最實際的海戰方式,但是存在很多問題,畢竟反艦彈道導彈需要很多的系統和衛星配合,在海上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價效比的問題,一枚反艦彈道導彈的造價,最少都是上千萬美元,如此昂貴的一顆導彈,又有幾個國家玩得起,就算是美國,也都很難玩得轉如此昂貴的裝備。
然而這些實際上的困難,在蔡睿宸這裡,根本就不是困難。
這場由潛艇作為發射平臺的反艦彈道導彈打擊任務,指揮部的位置是在基地中。
易旻昊中將作為紅警兵團導彈軍團司令,也擔負了指揮這一場攻擊的責任。
此刻,在導彈部隊的指揮中心內,大量的導彈兵和防空兵種的精英,都在緊張的進行最後的彈道計算。
三分鐘攻擊的倒計時已經開始了,潛艇只是負責發射導彈,剩下的一切都和潛艇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誤差三千米。”
“開始最後分析目標艦隊的驅逐艦位置,制定首輪最佳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