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枚運載火箭要是能夠具備幾十噸的運載能力,就已經是相當強悍了。
全世界能夠運載數十噸的運載火箭,那就是那兩三種,都是集中中美俄三國,技術難題實在是太大了。
而這一次未來航天公司對外的宣傳中,承擔未來空間站第二階段運送任務的是一款新式運載平臺,該運載平臺,一次性就可以將重達千噸的太空站組裝模組,運送到近地軌道上。
這個訊息的出現,真的是嚇壞了不少人,千噸級的組裝模組,這根本不算什麼。
但是要將這樣的一個模組運送到太空之中,簡直就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猶如一步登天般的重新整理了人類運載火箭最大重量的運載記錄。
而全球幾乎所有的航天航空領域的傑出貢獻者,以及相關的從事人員,全都收到了邀請,前來參觀此次具有偉大意義的發射。
臨時舉辦的航天展覽,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為了是能夠讓外界多瞭解一些,未來航天公司的實力層次,當然,也不排除用宣傳震懾那些同行。
只是連蔡睿宸都沒有想到,這一次引起的關注,會如此的巨大。
在正式發射運載火箭的前三天展覽中,就吸引了五十萬的遊客,其中國外的遊客超過了十五萬人。
而到了正式發射運載火箭的當天,進入到未來航天航空發射中心的人,更是一舉超過了三十萬人。
要是場地有限,限制了進入,恐怕人數會超過五十萬。
然而限制並沒有打擊人們的好奇心,更多人聚集在發射中心的外面,都在等待這枚超級運載火箭升空的過程。
而在發射的當天,這枚超級運載火箭,就已經聳立在發射中心中。
其造型一曝光,就讓無數人同時有種無比意外的感覺,因為出現在發射平臺上的運載火箭,其造型和火箭沒有多少相同的地方。
更像是一架無比龐大的太空梭,與美國的太空梭發射組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將近三百米的高度,猶如一座小山一樣,在這架太空梭的四面,緊貼著八根火箭助推器,這八根火箭助推器的每一根大小,長度都達到了一百六十米,且尺寸,都比常規運載火箭的尺寸比例更大。
被中間包圍的太空梭,看不到機翼,但是可以看到調整方向的垂直尾翼,在尾翼的下面,緊貼在發射平臺下面的人工湖上,是八個巨大的魚嘴形尾噴口。
而在這架太空梭外部塗裝上,清晰的塗裝著未來科技集團的LOGO以及這架太空梭的名稱:未來一號太空梭。
不是運載火箭的名稱,而是直接用太空梭命名,也完全對外說明,這架太空梭的主要用途。
只是如此龐大的太空梭,外界也是第一次遇到過,三百米的長度,相當於中東聯邦重型核動力航母的長度了。
也是直到此時,全世界也才知道,為什麼未來科技集團修建的機場,為什麼會有一條超級跑道了,原來就是為了這個東西緊急降落準備的。
然而直到現在,未來科技集團也沒有公佈關於這艘太空梭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