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龐大太空梭,一旦發射成功,也將徹底改變人類太空發展的格局。
這讓無數人深感內心的矛盾,畢竟未來科技集團也是人類的一員,但是東西不是出現在自己的身上,心酸和嫉妒都是難免的。
可是直到現在,不少人也才明白,為什麼在未來航天航空發射中心的發射平臺,不是單獨的一個發射平臺。
為什麼發射中心要修建那麼多的大型遠在鐵軌,為什麼八個發射點均勻的佈置在發射中心的人工湖四周。
現在他們也才醒悟到,以前一直先入為主認為的八個發射平臺,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發射平臺,而中間那個人工湖,才是真正的主發射平臺,邊上的八個發射平臺,只是副平臺,給附加助推器使用的。
而人工湖下面那座萬噸級的起重灌置,也是首次暴露在外界的視野之中,也只有上萬噸級的液壓起重灌置,才有可能豎起如此龐大的太空梭。
這讓所有人也意識到,從未來科技集團開始進行太空技術探索的時候,這架太空梭就已經開始在進行設計了,並且在建設航天航空發射中心的時候,也針對性進行設計和佈局。
否則,如此龐大太空梭,全世界任何一個衛星發射中心,都是無法使用的。
大型運載火箭的操作難度,都已經算得上的超級困難了,如此龐大的太空梭,發射之前的準備和運轉,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不過所有人最佩服的不是如何準備發射,而是未來科技集團居然已經可以將如此龐大的裝置,送上太空,這才是最關鍵。
全球的記者雲集,都在尋找無數問題的答案,但是很遺憾,未來科技集團官方人員,始終都沒有露面,好在在發射中心內,這個時候絕對不缺少新聞素材。
在臨近計劃發射時間的時候,來自全球的太空探索領域的貴賓,也一個個的抵達現場。
發射中心的大門,到發射觀禮臺直接被軍隊封鎖了起來,一排排的車隊抵達,數百個記者也雲集到觀禮臺的大門口。
這一次,來自全世界幾乎可以叫得上名字的太空領域專家,以及主要的投資人,全都無一落下。
大大小小數百個人貴賓,每一個都是在太空技術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主要太空領域的風險投資人,也陸續的過來。
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以及霍金的到來,也讓無數的記者,瘋狂的按著快門。
就連這些年開始大力發展太空的微軟和阿爾法集團總裁,也全都抵達了現場,而不少媒體的標題,甚至都改成《未來科技集團發射衛星,谷歌都來人了》
人類太空科技領域的精英都過來,將這場衛星發射的高度,進一步的提到更高的巔.峰。
然而戲要唱好,一旦有意外,那丟臉就丟大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