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六是搬家的吉日,方明遠在京城朋友不多,請了程文松來新家認門。胡老太是董曉瑩很鄭重的請來的。剛拜了東主的俞六,俞檔頭跟在後面。長安的小廝立冬笑呵呵的跟在長安身側。
一行人從正門進入,胡老太笑呵呵的點評著宅院。
“倒是讓你們撿了漏!京城這樣的大宅可不常有,能買到全憑運氣。”
董曉瑩笑道“嬸子說的對吶!咱家人的運氣一直不錯,最難的時候遇上了嬸子,一路幫襯著走到今天。若沒嬸子拉拔我們,別說大宅了,只怕這會兒還在撓頭吃不飽飯咋辦吶!”
“那也要你們自己能立起來,我瞧著啊!即便沒我幫襯,你們最多難一年半載,一樣能蹚出路子。我才是撿著寶了吶!”胡老太回頭看方明遠。
“老四啊!給我介紹介紹,誰是俞先生,誰是程頭?立冬我見過了,是個好孩子,程頭幫了大忙嘍!老身回頭還要謝謝你吶!”
程文松立刻上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小的程文松,當不起老夫人稱謝。”
胡老太虛扶了一把,“是你小子啊!大花回來跟我說過,串子說你得過董老爺子點撥。嗯,咱見過了就算認識了,以後孩子們還要勞煩程頭幫襯吶!”
“是,小的敢不從命!”程文松恭敬道。
俞檔頭走上前,撩袍要跪,被胡老太一把拉住胳膊,“俞先生不必如此,得你鼎力相助,老身感激不盡。”
“老夫人客氣,這是俞六該做的。”俞檔頭道。
胡老太道“你該好好跟著老四,幫我們祖孫不是你份內的事兒,老身領情啦!”
董曉瑩聽的一頭霧水,看向方明遠眼神詢問啥意思?
方明遠衝她搖搖頭,這事兒現在還不能說。
進入正堂坐下,一位婦人牽著孩子闖了進來,衝著胡老太就磕頭。
“老夫人,我男人在西北軍中,戰死在了寧遠,不知你記得不,我男人叫栓住。”
女人哭著伸手按兒子的頭,讓他給胡老太磕頭謝恩。“這是他兒子,小婦人叩謝老夫人多年資助。今兒來給老夫人磕頭,是想告訴老夫人,以後不用老夫人送銀錢啦!”
婦人說著嗚嗚哭了起來,伸手去拉扯呆愣的兒子,“你說話,說話啊!跟你爹一樣,三棍子打不出個屁來。”
胡老太起身親自扶她起來,“莫哭了,你瞧你,招的我都想掉淚。以後在這裡好好的,老四媳婦是實在人,你們處長了就知道了。
噯?老四啊!你辦的那個不要錢的學堂,能不能這些娃去唸書?也沒多少人,我盤算著沒長成的也就一百來個。”
方明遠一個磕絆不打,立刻應下道“中,都送去,不求有多大出息,能識字,學門手藝撐起家業也好啊!”
胡老太拍拍婦人的手“聽話,把娃子送去豐谷鎮唸書去,以後出息了,你就有靠了。跟你一起來方家的人裡,還有戰死在寧遠的沒?”
婦人搖頭,“有的死在了西北邊關。”
方明遠道“別管是哪裡的軍人,都是可敬之人,軍人的後代必須善待,只要想念書識字,想學門手藝,都能去豐谷小學讀書。”
胡老太滿意的點點頭,這樣就好啦!府裡留一幫活契的娘們,也不知誰嘴碎,誰心眼子多,把孩子都弄去豐谷鎮上,老四家裡就穩嘍!
“去吧!別嚇著娃子,過了年讓你娃子去唸書,你只管放心,那邊都是窮人家的娃,都是不花銀子唸書。你在老四家裡好好幹,權當為了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