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書房。
馬秀英也在。
和朱元璋一起,仔細端詳擺放在御案上的雪白棉布。
朱元璋用力拉扯布料一角,詫異詢問:“這真是土橋村農婦紡織出來的?她們是怎麼提升品質的?這樣的布,他們賣多少錢?利潤幾何?”
“稟陛下,朱四郎把擅長紡線的集中起來,專門紡線……”
……
“據一些野史記載,秦國製作兵器的工匠,就是這樣,做一件東西,分為數個步驟,每個人只負責一個步驟……”朱元璋點評道。
老四這個混球,肯定是從一些野史上讀過這方面的內容。
皇宮內,就收集了大量沒有經過官方,或者名家大儒認定的書籍。
比如一些小人物,識字工匠寫的書籍。
經過土橋村紡織驗證。
如今看來,這件事應該是真的。
如此,朝廷的匠作監,是不是也可以小範圍的試一試?
……
朱元璋琢磨之際,毛驤繼續彙報著,“土橋村的布,比江浙布便宜了三成,140錢就能買一匹,根據土橋村錦衣衛傳回的訊息,他們每匹布的利潤,大概有四成……”
“什麼!”朱元璋驚的抬頭,“賣這麼便宜,還有四成利潤?那他們的競爭力豈不是很大?”
馬秀英也一樣。
毛驤點頭,“根據臣收集到的訊息,土橋村決定,今年在村裡的坡地、旱地種植十畝棉花。”
這還是燕王擔心搞得規模太大,朝廷眼紅。
當然,這些內容,他選擇性幫忙隱瞞了。
朱元璋起身來回踱步,小聲嘀咕:“不久前,他們的糧食,以高於往年秋收六成三的價格出售,現在布又這麼便宜,利潤這麼大。”
說著,突然轉頭,詢問:“知不知道,他們能分到多少錢?”
毛驤對這些瞭然於心,忙答道,“朱四郎已經和村民商量出一個具體分紅方案了,這次的錢,全部分紅。”
“朱四郎家這次不參與分紅,每家每戶,可以分到一兩五銀子。”
嘶!
毛驤的聲音尚未落下,朱元璋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
接著,又開始踱步,“普通農戶,一年到頭,風調雨順,省吃節用,能存一兩銀子就了不起了,他們這還沒真正開始搞鄉土村社建設,只是囤積糧食、賣了五十匹布,就能分這麼多錢?”
“老四現在是不是小母牛上天,膨脹的不得了了?”
“看來咱真該找個機會,去看看了。”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