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九章 純真年代(三)

通往省城的國道,經過一段僻遠的鄉村。

大約明清年間,當地的州府衙門在這裡設定了一處官亭驛站,供來往的公差衙役換馬歇息,所以這片地界後來也就以官亭命名了。

這裡是典型的丘陵地貌,一道道崗來一條條衝,高低起伏連綿不絕。

那個年代跑長途的生意人,不管是拉板車的、騎車子的、光腳自奔的、還是像王世川這樣蹬三輪的,每次經過這段國道都會發怵。

一段延續十幾公里的上坡路走下來,能把這些苦行商們累個半死。

又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想找個打尖歇息、續杯熱水的蔭涼地都尋不著。

所以過往的客商都希望這裡能有一處客棧供他們歇腳,本地人也看到了這裡的商機。

當年麥收之後,在國道南邊的崗坡地上,一座土牆黑瓦的車馬店就拔地而起了。

店主老錢夫婦熱情厚道,店裡的飯菜被褥清爽乾淨,收費也只有官亭鎮上的一半的價格。

莊稼漢們出門在外,不講究住宿的條件,有口熱飯熱湯、有個風避雨的床鋪睡覺就行了。

錢家老店正好適合他們,所以口碑也越傳越遠。

一些走村串戶的小商小販和江湖藝人,乾脆把這裡當成了早出晚歸的根據地了。

補鍋修傘的老侉,算命的先生,花鼓戲的藝人,麻臉的貨郎,三教九流應有盡有。

錢家老店距離紅石灣有一百多華里的路程,王世川每次往省城運茶,騎行到這裡都已經是午後了。

精疲力竭,飢腸轆轆、口乾舌燥,整個人脫虛休克了一般。

因此錢家老店橫空出世,對於王世川來說,也就像遇見了大救星,根本就不在意這邊消費的價格了。

“兄弟貴姓?抽根江湖煙!”

三輪車剛進院子,王世川正湊著壓井一通豪飲,一位叫花子模樣的中年房客走上前來招呼他道。

“免貴姓王,你是?”

王世川驚訝的接過捲菸,忙著給對方點火,以為是遇見熟人了。

“都是江湖人,菸酒不分家,叫我鐵柺李吧。”

“鐵柺李”自來熟的和王世川接上火,深深的吸了一口,很是自豪的介紹自己道。

可惜那時候港劇《射鵰英雄傳》還沒有在大陸播放,否則他的江湖諢名肯定就是“洪七公”了,這傢伙天生具有丐幫幫主的氣質。

王世川畢竟在省城火車站擺攤大半年了,各樣的江湖人都打過交道。所以稍加定神之後,就能猜出對方的來路了。

“這家飯菜怎麼樣?我還沒吃飯唻。老李,我請你喝一杯!”

王世川擦乾手臉,快活的邀請鐵柺李道。

“那兄弟就不客氣啦!”

鐵柺李等的就是這句話,忙不迭的應道。店主老錢也熱情的走上前來,把二人迎進了客堂。

四碟葷素炒菜,一斤六毛衝子,兩位萍水相逢的“江湖人”從午後一直喝到了黃昏。

從鐵柺李的嘴裡,王世川得知長住該店的房客還有其他三戶,分別是彈棉花的溫州人老林夫婦和他們的徒弟,修補鍋碗的蘇南人老周,說大鼓書的夏老闆。

鐵柺李說夏老闆的《說岳全傳》唱的出神入化,今晚此君如果回來,可以邀他免費來上一段。溫州人的土話太難懂,平時少交流為好。老周太摳唆了,一根菸都捨不得和人分享,不夠處朋友。

至於自己,鐵柺李聊的不多,只說沒錢花的時候出去轉一圈錢糧就到手了,在店裡吃喝花光了再出去。

王世川更多的時候是給鐵柺李不停的斟酒聽他散扯,偶爾插話也是些無關緊要的話題。

他能猜出鐵柺李的主業就是拖著打狗棍走村串戶,也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漢,所以才會這般的逍遙快活。

他知道這樣的江湖人不可深交、不能小看、更不可得罪。

他們做的雖然是下九流的營生,背後的小日子可能比一般的農家舒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