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零一章 到達靖城,對話柴子義

還是要慢慢來,總有撥開雲霧的時候。

陳益吃完了,拿起餐巾紙擦了擦嘴。

柴子義提了提士氣:“有陳巡全面負責此案的偵查,我們信心又有了,靖城刑偵支隊絕對服從陳巡的一切命令。”

這不是恭維,看得出來他很真誠。

陳益沒說什麼。

要是不服從命令,他一個電話打到帝城,靖城市局都得吃不了兜著走,不會有人這麼白痴,頂風上。

午飯過後,辦案人員齊聚會議室,領導們被趕走了,留下也沒什麼大用。

靖城,是調查重點。

準確的說,靖城經開區是調查重點,範圍縮小了不少。

在柴子義讓下屬準備投影儀資料的時候,雙方又聊了起來,討論三名受害者都居住經開區的問題。

是巧合,還是必然呢。

不好說。

靖城有三個區,相互之間距離不遠,不具備獨立性,最繁華的區也並非經開區,而三名受害者都是經開區的人,這件事還是很值得思考的。

比較大的可能,便是兇手同樣是經開區的人。

同住經開區,彼此更容易產生社會關係,其他區甚至其他城市從機率上相對較低,更多的是巧合因素。

吳常春暫時拋開,他只是有嫌疑,不一定真的是本案兇手,此案要多管齊下。

陳益問起一件事:“柴支,第一名受害者是醫院的醫生,在調查患者的時候沒有任何發現嗎?”

患者,是醫生主要的社會關係。

查不到其他聯絡,刑警第一反應自然是患者。

柴子義搖頭:“項樹正式的坐診時間是六年,我查了他六年內所有的患者,每一名患者一一打過電話,他們都處在正常生活中,沒有任何可疑情況。

陳巡,你指的是醫療事故或者醫生自身失誤吧?這條線我確認過了,不通,無人離世。”

陳益知道。

問出來只是想再確認一遍。

卷宗裡寫的很詳細,項樹平均每天接診三十名病人,六年大概接診六萬五千人,一分鐘一個電話,需要一千小時。

十個人一起打,也要一百個小時。

重大命案的勘查就是這樣,會經常面臨耗時時間長的重複性工作,非常考驗偵查員的耐心。

柴子義繼續開口:“死者張文陽也是一樣,他的學生都打電話確認過,一切正常,至於喬瑞就更簡單了,他的社會關係只侷限親朋好友和單位同事,能聯絡上的中學同學包括小學同學也都打電話問過情況。

最後,三者之間經過電腦檢索,不存在重合點。”

這位支隊長確實很厲害,該想到的都已經想到,將受害者關係網重合嘗試尋找共同熟人。

調查覆蓋面已經非常廣了,柴子義很負責,聽起來簡直沒有任何遺漏。

只要以警方手段能查到的,都未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