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別人也就罷了,能降大公子這般英雄豪傑是我等榮幸,草民願給大公子牽馬墜蹬!”
“若是大公子早來,我等也不至落草,
大公子真乃我等再生父母也!”
這些水匪早就過夠了刀頭舔血的生活,很想回到當兵吃糧的狀態,
劉禪的地位比輔匡高,脾氣比輔匡好,不抓緊找他投降,只怕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當然,就因為劉禪的身份投降說出去太丟人了,
投降一個萬人難敵,一人衝散數百人的大英雄大豪傑就另當別論。
儘管這個豪傑才12歲,但一點不影響大家發揮語言的藝術。
劉禪看著船上眾人紛紛拜倒,不禁陷入了沉默。
我……果然是天命之人。
他拉住陽群的手,道:
“陽兄歸來,正是與我並肩殺賊,光復漢室之大好良機。
快,咱們這就啟程去荊州!”
“啥?”陽群傻了。
一般來說,歸降之後不是應該仔細甄別,然後該解甲歸田的滾蛋,
該留下的賜酒食安撫,然後休息幾日再……
怎麼,怎麼這就動身?
這是怎麼回事?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船!”
在陽群和眾水匪驚愕的目光中,五百劉禪軍士兵紛紛擠上各種大小船隻,絲毫不顧這些人就在片刻之前還是潛在的敵人。
劉禪急切地道:
“快開船,快走,快走!”
陽群:……
我現在後悔是不是來不及了?
·
五月,江東天氣愈發炎熱,大多數人都趁機袒露胸懷,搖扇納涼,連一貫溫文爾雅的諸葛瑾也不例外。
在院中的桑樹的陰涼下,諸葛瑾盤膝而坐,緩緩拆開一封家書。
這是過繼給諸葛亮的次子諸葛喬的親筆信。
許久不見諸葛喬,諸葛瑾心中甚是掛念,
看著帛書上整齊的墨跡,諸葛瑾連連點頭,他知道兒子跟隨諸葛亮這陣子沒少下功夫,這書法已經是愈發端正了。
諸葛喬在信上先用大篇幅關切了一下親生父母的身體情況,又詳細描寫了自己在益州的生活見聞。
他信上說諸葛亮在益州推行仁政,賞罰公平,已經得到不少人的推崇,聲望甚至比劉備更高。
諸葛瑾邊看邊連連點頭,心道當年孔明一意孤行投奔末路的劉備,確實是慧眼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