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樹脖往下一傾續而彈向空內,上下襬動幾下便穩穩停住,枝頭野果紛紛掉落。
林旭坐觀野果落崖,心中好生不捨,此下早已飢瘦骨弱,便是樹上野果另存許多,見這野果失崖,便心生憐惜。
然而身虛力竭,半晌竟也難以起足,只得稍作歇息,待氣力稍備,登然點步飛身,一腳橫踹樹梢,登時亂果落空,林旭點步快走,待落地之時。
雙手捧著十餘隻野果,緩放至地,手拿野果當先一口咬下,只覺此果異常鮮美。
食上一口便覺內氣充盈,身心俱復,方才的疲餓之感,頓消全無,反倒是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於是又幾口咬下,竟是將這野果盡數吞沒。
待飽腹過後,林旭頓生怪異,為何這野果無核,且只消食上幾口,便氣力大振,換作平日似這等空腹,不食上幾十個果子,決計不能填飽肚皮。
且這野果形體怪異,不似果桃,也不似鳳梨,更不似芒蔬。
果身淺紅,形體上尖下圓,中部微瘦,倒似葫蘆一般形態。
林旭立時慌急,莫不是食了有毒之物,致使氣血翻漲,全身臃腫,脈力攻心而亡。
只因此刻林旭渾身內力外流,直欲揮笛習功,可惜方才落崖之時,長笛掉落懸崖。
身無長物,也不能盡情散力,便只能原地揮拳打掌,意欲將體內冗餘之氣散出體外。
此後揮打了一時有餘,體內氣血稍平,全身乏累,坐倒在地,眼瞧這餘下十幾個果子,心中大感疑惑。
暗忖這野果莫不是有助長內力之效,倘若叫內力損耗過度之人食下,豈非瞬即便可盡復身力。
由此可見,此物非為禍水,乃是上好的補藥,林旭這般思度,頓時喜出望外。
這些時日江湖子弟同塞林敵軍苦戰奔逃,內力頗有費失,若能及時食下此果,便可恢復如初,足可應付來軍刀刃箭矢。
左右顧瞧,見背後一處洞口立之,登時生欣欲走,反觀地上野果,於是使力撕下衣衫末襟,將石上野果盡數包起,再打結成扣背於肩上。
仰首凝望樹上餘果,心想若能將其盡數攜上,定能多有助益,然孤身一人餘力不足。
只好望木嘆息,背裹走進洞中,洞內灰暗,只留些許亮光,林旭便沿壁朝光處走去。
然洞中雖暗,林旭卻隱然覺路勢上行,洞內泥路如石坡一般愈發陡峭,林旭暗思難不成自身正處於上山途內。
若是能直通虛境山腰,豈不幸甚,由是加快步伐,扶壁向上走去。
這般走著,竟在一時後出了洞口,出到外處見遍地盡是雜草青林,與適才山下所遇不無二致。
由是灰心喪力,不過好在自身無空腹之感,比之方前,所置之境略為好些。
前路迷惘,可也只能續自而行,然走步稍時,卻聞遠外傳來一曲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