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接天一色,幾乎使人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海。燃 文 ???.?r?a?n??e?n?`o?r?g?
只有日光映照在軍艦獅子號帶起的白浪上,閃耀著鑽石般的光芒。
這是艘在英國海軍服役的三等炮艦,四十八米的艦體上裝備著六十門前膛炮。這樣的火力配置,使得它在整個南海都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不但越南西山朝的所謂水師不敢觸其鋒,就連那些領了西山朝官照的南洋海賊頭目,他們所率領的船隊也不敢貿然招惹上來。
此刻的印度洋麵上,除了英**艦與商船,也很難見到別的國家的武裝船隊。海上馬車伕已經沒落,巴達維亞的港口到處都是年久失修的船隻,只有從這些擱淺了的老貨船上,或許稍稍能窺見許多年前荷蘭船隊橫行七海的盛況。
獅子號上地位最高的人,便是立在甲板上眺望海景的喬治·馬戛爾尼伯爵。這位愛爾蘭出身的資深外交官,出訪過沙俄,與精明老練、作風強硬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周旋過,也在加勒比島擔任過殖民地官員,之後又在印度馬德拉斯擔任了六年總督。
論資歷,論地位,論他在東方生活過的經歷,與東印度公司高層的交情,這位伯爵都算得上是唐寧街與東印度公司所能接受的最佳人選。
而作為這個時期英國最著名的外交家,馬戛爾尼可是寧願放棄了成為印度總督的機會,而爭取到了“第一個叩開中國大門的英國大使”的殊榮。在這位已經五十多歲的外交官眼裡,大概只有這件事,才能為他職業生涯的終點,畫上一個濃墨重彩的句號。
此刻,獅子號航行在南洋的海面上,一處處滿身蔥翠的島礁如同名匠雕琢的綠寶石,被潔白如銀的沙灘簇擁著,展現在這位外交官的面前。
但是這樣的熱帶風光,對於幾番橫渡大西洋、往來於殖民地與英國本土的馬戛爾尼來說,甚至讓他有些厭倦。他的目光,絲毫也沒有從那些島嶼間留駐片刻,而是時不時地朝著獅子號後方望去。
在獅子號之後,是東印度公司特地派遣的千噸級貨船印度斯坦號,那其中裝載著大宗贈送給中國新皇帝的禮物,也乘載著使團的大部分隨員,包括畫師、藝人、工匠、樂隊,還有兩個在耶穌會的幫助下偷渡到義大利多年的中國籍天主教神甫,他們是這個使團唯二的翻譯官。
在印度斯坦號兩旁,是作為補給船的兩艘小帆船豺狼號與克拉倫斯號,本來這就該是本次外交使團全部的船隻了。
但是在克拉倫斯號後面,還綴著兩隻船,桅杆上都打著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縮寫的紅白藍三色旗。這兩隻同行的荷蘭武裝商船,不由得讓馬戛爾尼感到一絲不快。
這些荷蘭商船和獅子號身負的使命一樣,作為荷屬巴達維亞總督派遣的使團,他們也將要在廣州登6,去面見中國皇帝。[.cc]
但是比起英國使團,這支荷蘭使團的使命就不怎麼輕鬆愉快了。
荷屬孟加拉欽拉蘇的總督伊薩克·蒂欣格,還有他的副使範百覽,都是標準的亞洲通。伊薩克是荷屬東印度公司與倭國交往的唯一負責人,多次覲見過德川幕府的第十代將軍德川家治,在倭國,他有著大名的身份,很瞭解東亞政治家所應該遵守的那些潛規則。
而範百覽則是與中國人打過多年交道的荷屬東印度公司大班,稱得上是徹頭徹尾的中國通。
這樣的一個陣容,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比英國使團要有優勢得多。
但是他們所肩負的任務,卻是無比的艱鉅:
荷蘭人在五十年前的巴達維亞,屠殺了數萬名的華僑,造成了紅溪慘案。
對於歐洲國家而言,這樣瘋狂地屠殺另一個國家的僑民,就差不多等於是在宣戰。可是當時的巴達維亞總督試圖向清國斡旋這件事情時,卻被清國的末代皇帝輕描淡寫地打回來:“國朝棄民,不惜背棄祖宗廬墓,出洋謀利,遭此報純屬咎由自取,朝廷概不聞問。”
儘管荷屬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的經濟活動,因為這次大屠殺而全面癱瘓,造成的鉅額損失使得憤怒的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將巴達維亞總督判了死刑。但是新的中國朝廷,似乎並沒有忘記這段歷史,也沒有為了“中荷友誼”而放棄追究的意思。
與英國使團不同,伊薩克先生所率領的使團完全就是被中國朝廷傳喚,去解釋紅溪慘案的後續處理、兇手懲辦、倖存者賠償這些問題。
很明顯,中國朝廷真正要解決的是南洋地區的華僑地位與歸屬問題。這也等於是在荷蘭人那些風雨飄搖的東南亞殖民地政權的破屋子上又狠狠地踹了一腳!
一臉晦氣的蒂欣格總督,還有更加沒有好臉色的範百覽先生,對馬戛爾尼而言,就像是一對不祥的報喪鳥。而透過荷蘭人的遭遇,這位老練的外交官分明可以看見,他即將造訪的那個國家,似乎即將自數百年的沉眠中緩緩甦醒。
當一個領土廣袤、人口眾多的國家,被喚醒之後,將會爆出多麼強大的生命力,馬戛爾尼曾經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下的沙皇俄國中見識過。但是不論人口還是疆域,沙俄都要比中國相形見拙得多!
一絲憂色不自覺地浮上了馬戛爾尼的面孔,但是這點憂鬱,很快就被一個輕快的聲音打斷了:“馬戛爾尼伯爵,原來你在這裡。我們明天就將離開這片島嶼群,按照計劃,艦隊將到交趾支那的土倫灣停泊——我們的水手中患病的人太多了!”
馬戛爾尼轉過身來,毫不意外地看到了他的使團副使兼好友、英國皇家學會的植物學家喬治·斯當東,用著誇張的語調說起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這對於使團而言是個好訊息,在交趾支那,可以就地補充淡水,也可以在東印度公司的幫助下收治患病的水手。
對於這個時代的遠洋航行而言,使團的死亡率低得驚人,在各種事故的侵襲下,也只有少數幾名隨員與水手亡故。但是為了確保安全,還是最好將病號轉移出船隊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