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一章.風雷筆削舊山川(一)

隨著喬治三世的信箋副本,經由瓊崖路海巡署一路遞交,向廣東朱明山房與天津資政院送達。[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r?an en ???.?r?a?n??e?n?`o?r g?

當然,喬治三世的國書正本還是由馬戛爾尼伯爵親自攜帶,預備在面見“中國皇帝”的當口,將國書正式轉交過來。這是禮儀所在,不得不如此。

但問題是,誰算是“中國皇帝”——

作為紅銅冠小組在這個時空點的最高負責人,慕容鵡已經就任了“護國主”,說起來也差不多是元了。

可魏野身為道海宗源掌教,依道門舊制,上“師君”號,與“護國主”也堪為敵體。看上去這像是古羅馬的雙執政官制度,但是又有些不同,更像是道海宗源與紅銅冠小組進行戰後分贓的聯合政權。

這樣的聯合政權,那磕磕碰碰與利益分割總是免不了的。不管是遞交國書的場合,還是談判代表的人選,在魏野與慕容鵡的碰頭會里就吵了無數次。

到最後,就變成了與會的人們低頭玩遊戲,閒聊用茶點,由著魏野和慕容鵡在一旁講對口相聲:

“要不然,國書移交的時候,併肩子上吧!讓馬戛爾尼自己判斷該把國書交給誰。”

“就你和我坐一塊兒?那是坐一張長榻呢,還是坐兩張椅子?這幾年衝蕩之下,出仕滿清的傢伙差不多都給趕回老家去吃老米飯了,袁枚袁子才這樣悠遊林下的遺老也不少,我們並肩而坐,這些人嘴裡還能有什麼好話。魏某都能猜得出來,這幫酸子要說我們仿照唐時‘二聖臨朝’制度了!雖然大家都是男人,可要是因此傳出什麼奇怪的緋聞就不好了。”

……

………

聯合會議裡一如既往地飄蕩著一股不怎麼正經的氣氛,但是整個東亞的風雲變化還不到終止的時候。

東北地方,隨著納薩力克大墳墓的侵染,遺留下來了足夠多的負面魔力,而從努爾哈赤到乾隆,兩甲子有餘的殺戮,數百萬的亡者,紛紛地從地下被喚醒。

說起來在這持續不斷的不死生物大潮中,殭屍倒是不多,骷髏、幽魂、怨靈倒是佔了大多數。而很快的,這些不死生物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禍害起李氏朝鮮來。

這個時候,李氏朝鮮裡,兩班貴族們依舊在孜孜不倦地玩著黨爭。小小的半島上,勳貴、士林、南人、北人、東學、西學,處處都是黨爭的理由,所謂士禍更是十年就起一回。從前明年間算起,這些棒子關起門來一直廝殺到了乾隆年間還不消停,而周圍兩個體量更大的國家,都關起門來稱王稱霸,也無意間讓這個半島成了最好的養蠱壇。

但是到了這一任的朝鮮國王李祘(祘,同算)手裡,黨爭已經不重要,被朝鮮士人稱為“鬼潮”的不死生物大舉入侵才是真正的危急存亡關頭。[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以李氏朝鮮一貫孱弱的武備,邊軍轉眼間就是全軍覆沒。原本一貫獨尊儒術的兩班貴胄,眼望著那一片蔓延而來的骷髏海,還有夜裡四處襲擾的怨靈,直接就嚇死過去的很不在少數。

等到他們想起來徵朝鮮不多的僧人,打算以佛法對抗鬼潮的時候,連漢城都已經淪為鬼域。

不過李朝歷代國王祖傳的抱大腿技能倒是還沒有荒廢,李祘第一時間就遣人賁表向乾隆求援。可惜乾隆皇帝已經變成了乾隆安樂公,當朝鮮使臣摸對了門,向著慕容鵡來了一通“哭秦庭”之後,換來的只是濟州島上多了一個難民轉運署,大批海沙幫的鹽船,興高采烈地把朝鮮難民一船船地接回來。

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廢掉那什麼世宗大王創的窗格子般的“諺文”,改習漢語,歸化為漢民,這手續是免不了的。哦,改漢姓就不用了,本來就是箕子後裔,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只是在後來的姓氏研究學裡,金姓多出了關東金與高麗金兩支,增添了研究者無數的麻煩。

李祘大王連著他全家,如今也都被接到天津當了寓公,正好和乾隆君臣住對門。至於“殲滅鬼物,李王還朝”,這等問題就暫時不在資政院的計劃內了。

東亞大地局勢演變之快,身在局中之人只覺得亂,只覺得這麼幾年都不得消停。然而落在剛剛踏上這片土地的馬戛爾尼一行人眼裡,就有目不暇接之感。

獅子號為的使團船隊到達了瓊崖路所在的海南島。

雖然使團裡擔任翻譯的兩個中國神甫臉色很不好看,但是馬戛爾尼伯爵還是很高興地將傷兵們安排在臨高雲笈觀下屬的海事醫院中接受治療。

英國人在這個時候,早就將英國國教的聖公會從梵蒂岡為領袖的公教教會里脫離出來。十八世紀的天主教會最後的威脅手段也不過是絕罰出教會,可這對英國人而言,簡直是不痛不癢。而西沙海巡署裡,能夠充任翻譯、透過了通事科初等考試,甚至拿到中級通事執照的軍官,就有好幾個。

說實在話,用不用還帶著這兩個中國籍的天主教神甫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還虧得這兩位堅貞的基督徒,在重返故土的路上,想起乾隆年間的苛厲刑法,拼命地把自己曬得漆黑,換上了英**裝,一副參加英國部隊的殖民地土著模樣。

西沙海巡署裡,負責給使團辦理入境登記的道官宋寧,倒是懶得理會兩位預備當殉教聖徒的神甫是個什麼心思。他大筆一揮,就給兩位神甫辦理了英屬殖民地土著士兵的入境許可和臨時居留證。

作為一個老練的外交家,身為喬治三世特使的馬戛爾尼伯爵,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與地位,而他的身份也確定了他不能和隨員們那樣,隨意來到民間,去搜集關於這個東方帝國的情報和資訊。

不過比起倒黴催的荷蘭使團,英國人對自己的禮遇卻是非常滿意。要知道,荷蘭人想要將英國船隊當成是吸引鯊化魚人的誘餌,這件事,從馬戛爾尼到斯當東,可都記著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