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意飄渺挽天華,符陣幻變似流沙。
一者入微到了極處,一者宏大到了極處。
然而入微與宏大都是相對的,小到極處便大到極處,大到極處便小到極處。
所以入微之劍卻能斬龐然如山的大威德明王寶身。
所以宏大之陣卻是微小到了極點的無量光明砂布成。
恰如道門先賢的小大之辯。
此刻,入微劍意貫入宏大符陣,又將是怎樣一幅讓人驚歎而畏懼的壯闊畫面?
青獅背上生青蓮,托起了迦羅文殊的半截菩薩相寶身,然而這位魔神也看不見大陣之中的景象。
因為有人不想他看。
唯有劍意符陣衝蕩依然,混在那一段段被截斷、被反射的聖光間,躍動出無邊幻彩,彷彿正對映出整個世界。
……
………
在微觀的世界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其數無量的騎鳳仙官都握緊了手中的劍,向著各自的面前頜首為禮。
每一尊騎鳳仙官面前,無神亦無仙,無佛更無魔,但有一柄劍。
那劍不知是自棠溪巧工之手鍛造成形,還是在龍泉名匠錘下散發光彩,或者只是鄉下鐵匠隨手打直了的一根鐵條,才學會做木工活的少年用廢木料削成,但那必然是一把劍。
劍上的裝具或者應該以銅精錫英、玄鋼寒鐵鑄就,或者該以崑山瓊瑤、藍田美玉細細雕琢,也可能只是夾著三尺鐵片的兩塊軟木。
但不論精美還是粗陋,名貴還是低廉,劍就是劍。
是精鋼百鍊,是青罡百鍊。
一尊仙官開口,百尊仙官開口,千萬億至無量數仙官同聲開口:
“無形無相,而化成永珍,這樣好的劍,大概也只有我認識的那人拿得出來。”
作為回應,有千萬億至無量數的劍鳴紛雜相應,其聲各有不同,卻傳達了同樣的意思:
“無常無定,而統歸於一,這樣玄妙的道術,倒讓我不敢貿然去相認了。”
兩個虛偽的男人,用符陣和劍意掩藏了本來面目,打著這樣旁人很難聽懂的機鋒,在這片廣漠卻封閉的空間中對峙。
機鋒是試探,機鋒是交手,但機鋒也是懷舊。
丹砂與劍意之間,隱隱有魏野的嘆息聲傳來:“既然已經被通緝到要跑路了,為什麼不把自己隱藏得更深一點?”
這自然說的是某人的刀劍行被查封,人則如黃鶴一般一去不復返的事情。
劍鳴中自然也有嘆息意:“既然我都已經跑路了,為什麼你要去買下那捲道書?為什麼要像個蹩腳的三流偵探那樣,關心我曾經做了什麼?”
“好奇心是人類得以發展的第一動力。”
“好奇心也是讓無數英傑無端隕落的第一原因。”
一尊尊微小如砂的仙官法相面上透著冷淡意,平靜回答道:“我印象中的那人,雖然天然呆了點,但行事自有一分溫厚意,很是一個可交的朋友。然而今日重逢於罪海之上,卻還是應了那句老話”
劍鳴隨即應聲:“傾蓋或能如故,白首必然如新,何況你我?”
這便是廝殺將起的訊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