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最近機關裡又流傳了一句新的順口溜:講真話領導不高興,講假話群眾不高興,講痞話大家都高興。

這話不說完全正確,也是相對真理。且不論真話假話如何,機關裡的痞話的確空前地多起來了。

辦公室精神會餐,最受歡迎的食物往往是些粗俗的玩笑。但有一句痞話讓張兆林很不高興。

要不是注重涵養,他簡直會發作。那句話是:冷水洗鳥,越洗越小。張兆林的不快,是因為有人將這話用在他身上,意思很明朗,說他這個位置上的人一個不如一個。

張兆林當然是最差的一個了。孟維周在一個偶然場合聽到了這句話,覺得太那個了,心想張書記若是聽了,不知有何反應?

後來他又感覺出,張書記可能聽到這話了。只是當領導的修養好,沒有明顯流露。

孟維周猜想,張書記的訊息一定來自告密。也有這等蠢人,為這種事告密,有什麼好處?

弄不好自己也要賠進去。有個故事,不知是歷史還是寓言了,說一位國王,給報告好訊息者以獎賞,給報壞訊息者以懲罰。

這事若是歷史,歷史永遠是現實;若是寓言,寓言永遠是真理。誰將那種惡毒的痞話傳給張書記,肯定不討好的。

孟維週記得上小學時,學校發現了一句反動標語。弄得全校上下緊張兮兮的,像馬上要發生地震了。

班主任老師在講臺上講起這件事時,最大限度地運用意會的表達方式,怎麼也不敢重述那句反動話。

類似的忌諱,一萬年也不會改變。張書記在好幾次會議上號召各級領導幹部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群眾看什麼?就看你的政績!這是否可以看作是對個別詆譭者的回擊呢?

也未可知。地委的實幹形象明顯地樹立起來了。按照張書記的思路,這個封閉落後的山區要發展,必須在深化改革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擴大開放。

同兄弟地市相比,擴大開放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下更大的決心,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這樣,地委經過認真研究,推出了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為目標的開放工程,簡稱

“兩走工程”。前段,有人議論張兆林只知撿陶凡的衣缽,搞他的庭院經濟,沒有任何新點子。

領導就是要出點子呀。如今張兆林

“兩走工程”的思路一提出,立即得到地委一班人的贊同。陸專員說,張書記這個思路很好,符合我區實際。

在非正式場合,陸專員還調侃道,張書記很有思想,不愧為我們地委的張克思。

張兆林卻很認真地表示,這是全區幹部群眾實踐的總結,是地委一班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這個工作思路得到省裡領導的充分肯定。可如今編順口溜的人靈感來得特別快。

“兩走工程”一邊在大肆宣傳貫徹,一邊就有人講怪話了。說什麼:兩走不兩走,原地踏步走;工作往下走,領導往上走。

這回張兆林真的發火了。在地委擴大會議上,張書記顯出少有的激憤。

這像不像話?啊?!有的人只知道瞎議論,瞎指責,工作不幹,怪話連篇。

要對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提出一條紀律,那些蠱惑人心的順口溜,不準信,不準傳,更不準編!

要讓一切渙散鬥志的言論沒有市場兜售!對亂七八糟的順口溜,有些同志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這是群眾意見的反映。

不是那麼回事,這是個別別有用心的人編的。用民謠兒歌之類的東西來搞亂人心,自古就有先例。

三國諸雄就經常採用這個計謀。現在是共產黨的天下,不允許這麼胡來!

有的順口溜可能還是個別幹部編的。讓一般群眾來編,編得了這麼好嗎?

所以要特別指出,一旦發現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編這種順口溜的,要嚴肅處理!

於是,根據張書記的意見,地直機關組織了一次嚴肅認真的思想作風整頓。

各縣市積極響應,也搞了一次。省委組織部覺得這個做法很好。改革開放,不能忽視幹部作風建設啊!

於是,派人下來搞了次專題調查,寫出一篇很漂亮的經驗材料,分別登在省報和省委內部刊物上。

當然,省委組織部的同志不知道有什麼

“工作往下走,領導往上走”之類的順口溜。他們的經驗一宣傳,各地市也深感幹部作風很有必要整整一下。

各地市都搞了,省直機關也不能太被動,也很認真地搞了一次。這樣,張兆林倡議的幹部作風整頓,成為全省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