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七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會遭來天罰的。

文華殿。

朱高熾雖然回到了朝廷,卻沒有參與政事,朱棣也派人來問過,朱高熾以身疲為由休養了起來。

這是他與朱棣的默契。

雖然不親手治理國事,但是朱高熾並沒有完全放手,巡視完全國後,不光解決了地方上不少的事務,也在推動大明各行各業的發展,並且進行社會資源的分配。

“有鑑於琉球北中南三都司的穩定,朝廷決定分離一半的軍力,加上從兩廣抽調軍隊,合計三萬士兵,駐守筑紫都司。”

兵部右侍郎楊榮來到文華殿,把皇帝與朝廷的商議結果告訴了朱高熾。

大明的軍力,其中陸軍規模達到了六十萬,海軍規模達到了十五萬,因為鐵道的興起,各地駐軍的數量減少了,常年兵力為四十餘萬,其中京營高達十五萬。

西部七省八萬兵,高麗三千兵,塞北塞南三萬兵,占城四萬兵,寮國宣慰司一萬兵

軍隊的數量早就已經不夠了。

但是大明這麼多年來,戰無不勝,讓周邊沒有人敢反抗,都不是傻子,看得見大明的實力,不會有人不開眼,總體上維持住了。

這樣很危險,因為兵力不夠的原因,加上朱棣數次的征伐,所以朱高熾在其餘的方向很謹慎,以保持穩定開拓為主的形勢。

“父皇計劃擴兵一百五十萬,兵部同意了?”

朱高熾關心的問道。

“回太子殿下,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以及其他衙門經過商討,認為大明的確需要這麼多軍隊,所以支援了皇上。”楊榮恭敬的回答。

朱高熾點了點頭,沒有太多的意見。

一百五十萬規模的軍隊,光士兵的軍費開支,一年就要四千五百萬元,那麼加上各項軍備的軍資,合計要兩億多元,這還是建立在海軍規模不怎麼增加的條件下,否則海軍更是消費大戶。

雖然軍備不同於軍餉,並不是每年固定支出,但也是不菲的數目。

法國是陸權國家,二十世紀初,軍隊數量五十餘萬,軍費開支六億七千九百多萬法郎,按照當時的價值,大概是一億六千九百多萬兩白銀。

1890年時,德國政府對陸軍的撥款達到12100萬美元,大概是一億五千萬兩白銀。

清朝一場戰爭的賠款高達4.5億兩白銀,同期,世界上另外一場戰爭,布林戰爭,這場戰爭,英國慘勝,軍費開銷2億英鎊,直接導致了世界霸主易位,日不落帝國風光不再,相當於在布林戰爭中,英國的直接開銷超過26億兩白銀。

當然,這二十六億兩白銀不等於平時的軍費和軍備開支,而是一場相比較同時期,大規模高強度的戰爭開銷。

和平時期,按照一百五十萬軍隊的規模,每年維持的軍費大概要接近一個億,如果遇到戰爭,根據戰爭的規模,會有不同的增幅。

這就是朱高熾不願意輕易打仗的原因。

西方的殖民史,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英法德競爭,早就不再是初期的單一劫掠模式,而是加上了生產力發展的多元模式。

把西方殖民史的初期模式,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就不能正確的認知事物。

以大明的體量,學不來葡萄牙,西班牙的道路,因為大明的周邊,並沒有可以滿足大明開啟工業化的利益供應,只能當做錦上添花。

反而是英國中後期,在殖民地的生產發展,才是大明可以借鑑的部分道路。

英國在殖民地建造的一個又一個的城市,支撐了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柱石,可以讓他們在美洲大陸上進行了人種更換。

城市代表了文明和生產力。

工業化的本質,把滿足農業以外的人口,集中到城市裡,所以美國每週公佈的非農人口指標,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包括後世也把城市人口占比提升當做喜報來公佈。

高麗的模式,是商人們透過在高麗的發展,雖然這個發展的紅利,並沒有落到高麗百姓們的身上,反而被極致的剝削,但高麗土地上的經濟,的確加入了大明的經濟體系,形成了互補的良性迴圈,在糧食保障的基礎上,猶如滾雪球一般的越來越壯大。

現在大明的經濟體量,整個倭國農業社會中那多餘出來的財富,搜刮了又搜刮,又能為大明帶來多少的利益,而且還要維持的開支。

朱高熾忍不住感嘆,還得是朱棣。

這些年裡朱高熾一直不願意放開軍隊的限制,就是擔憂的太多,朱棣可沒有這麼多的顧忌,他感到了需要,直接強硬的要求。

因為朱棣認為大明應該有一百五十萬的軍隊規模,並且也認為大明可以支撐的住。

相比較朱高熾的瞻前顧後,朱棣更加的果斷。

現在的大明,人口一億多,國土面積比歐洲都要大,又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社會環境,並且走在良性的發展道路,外部沒有工業社會競爭對手的環境裡。

總量能撐爆歷史上的英法德西葡荷等國。

楊榮再彙報了衛所和軍隊的新改革。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