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七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會遭來天罰的。

“社會上以大明工局普通為例,一般月工錢為一元八角錢,當下大明士兵的正常軍餉為兩元五角,大明現有軍戶四百餘萬戶。”

四百餘萬戶的軍戶,背後是兩千八百多萬的人口,以及四億畝的衛所田,能徵召入營的青壯為兩百餘萬,但是這樣會破壞衛所的生態。

而且大明當下的移民,以軍戶為主。

無論是在西部七省,還是在海外飛地,大明會尋找最富裕的土地,分配給願意留在當地的軍人們,透過他們的駐紮,形成新的軍戶。

加上軍戶的各項優待和扶持,以及普通士兵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的軍餉,民間有非常高的成為軍戶的意願。

世襲的軍戶,隨著人口的繁衍,也不利於長期的規劃。

楊榮解釋了一番後,說道:“軍戶軍籍將由嫡長子繼承,分家後的子弟轉為民戶,又或者加入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調派,前往新的土地上紮根,成為新的軍戶,還有一部分就是加入軍隊,從軍隊退伍後,可以獲得軍戶的身份。”

“如何保障嫡長子符合要求呢?”朱高熾問道。

“考核。”

楊榮說道,“嫡長子繼承軍戶時,需要在都司衙門統一考核,成績合格的才能繼承,成績不合格的重考,或者由別的孩子參加考核,代替嫡長子繼承軍戶。”

軍戶的考核,當然與學校的考核不一樣,只要能騎馬,騎術不算差,或者能參加操演,並且不出大錯等等,要求不算嚴格。

簡而言之,只要不是不學無術的混子,就能順利繼承父輩傳下來的軍籍。

朱高熾滿意的點頭。

從他在北平推動工業化以來,加強軍戶的地位和待遇一直沒有變過,從全社會鄙視軍戶,到全社會羨慕軍戶,到如今以軍戶的利益,誘惑人們遷移到新土地上,形成了良性的迴圈。

包括縣學府學,每年都有畢業生選擇加入軍戶。

農業穩定,工業不穩定。

農場主比普通工人更有誘惑。

軍戶就是農場主。

這樣的制度,朱高熾認為可以保持三十年不出問題,至於三十年後,大明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面對的是新的問題,就不是朱高熾能解決的了。

畢竟那時候自己還在不在都兩說。

北方平原多,農機使用條件寬裕,南方不一樣,所以軍戶的比例不如北方。

——

大明的軍戶衛所制度新的改革,以及大擴軍大編練的時候,京城傳來了轟動的訊息,離開大明將近十年的曹端回國了。

很多人不知道曹端是誰,但是報紙上連日來都在報道此人。

許多人還就得曹端。

例如曹端的好友姜賓知。

大明的報紙,有的地方是週刊,高麗那邊也會有大明的報紙,不過是已經落後的報紙,並不是新日期的,曹端是原路返回的。

他回到了西部七省,又從西部七省進入亦力把裡行省,西域行省,在嘉峪關的時候,當地的鄉紳們歡迎了曹端。

曹端乘坐火車回到了北平。

北平的國子監,舉辦了熱烈的歡迎儀式,在儀式上,曹端講述了他的遊歷經過,差點被吃人的部落抓住吃了,去過君士坦丁堡,見到過這座宏偉的城池。

與西方的傳教士們所接觸,因為神秘東方的原因,成為各個王國的座上賓,走訪了許多的國家,見到了各色各樣的社會。

靠著聰明的頭腦和天賦,曹端學會了多國語言,能簡單的交流,與當地的學者們進行過許多的交流。

“大明是最偉大的。”

“因為大明是帝國。”

曹端堅定的說道。

氏族部落王國帝國,曹端給予了明確的劃分。

真主和天主,讓各個部落成為了王國,唯獨道學讓中國成為帝國,西方沒有帝國,可能有,但是隻在地方的神話故事。

曹端並不相信這些故事,他只相信類似中國的代代文字記載和出土實物,因此總結了東西方的文化和知識,以大明的成果為主,再一次推新出了新學。

這個新學和以前的新學有很多的相似。

其實也就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