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些富貴子弟裡,因為基數的原因,的確有些能寫文字的人才。
高麗總督要在高麗興辦七所府學。
高麗全境修建鐵道。
“大昌之世啊。”
“我們如今的高麗,能出這麼許多的大文學家,以往未有之事,說明了我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大道可期也。”洪德守學著北平國子監興起的讀書社,也在藩學院創辦了讀書社。
多數是高麗人,少部分是倭國與南洋人,還有西部七省內的藩國子弟。
洪德守與同學們醉飲而歸。
洪府的馬車,連車架上都鑲金了,有人統計過洪府,他們透過出售權利,售賣土地等等,最少在高麗獲得了十萬金,這可是實打實到手的銀子。
就算以大明軍人的高軍餉,也需要不吃不喝三千三百多年。
靠這筆巨資,洪家人可以在大明富貴好幾代人。
外藩人有錢,成為了大明百姓們的認知,雖然他們不知道外藩人從哪裡賺的錢,就算是大明的商人們,能一口氣拿出十萬兩真金白銀的也不多。
一股藩學文化在大明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特別是詩歌文章方面,甚至連朱高熾看過都不得不承認,文學方面的培養,的確需要經濟的培育。
否則吃不飽的人,怎麼可能有閒心研究這玩意。
洪府有數百名奴僕,從高麗帶來的。
他們出手大方,對人們和睦,每位與他們接觸過的大明人,都稱讚洪府的仁義道德,洪府為了招待大明人,把府裡的奴僕大手筆的送給對方。
大明人不許有奴婢,但是這些人並不是大明人。
高麗的南軍裁剪了一半以上,只保留了精壯,其餘的軍士給了一筆稀少的遣散費,讓他們回去自己的家鄉自生自滅。
高麗的土地上,很難看到自耕農,連原來的地主們都很少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莊園。
他們迷茫的看著家鄉。
常年的窮困和飢餓導致,他們的家人大多數不知所蹤,有些人走上了尋找家人的道路,有些人淪為了乞丐,還有些人成為了強盜。
高麗的土匪滅之不絕,導致地方的經濟更加的敗壞,只有像大明商行這樣具備一定實力的勢力,才能做到讓高麗土匪們不敢隨意得罪。
聰明的商人們,甚至發現了好處。
他們給予高麗土匪們一定的錢銀,獲得了貿易路線的安全,那些地方上的小商行,因為運輸的阻礙,大規模的破產和關門,最後又便宜了大商行。
遍地都是土匪,遍地都是流民。
而高麗的大文人卻越來越多,產出的文章和詩歌,甚至獲得了大明的文化獎。
內困外憂的局面下,高麗國王面對高麗總督越來越過分的要求,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不光免除了向大明商行們收取稅賦,甚至出臺了法律,大明人在高麗,只能由高麗總督治理。
當南軍整編完畢後,與中軍的軍餉,分別還需要高麗國王,與南軍節制府提供。
高麗總督在大明京報上發表了講話。
“高麗的商業貿易總額,從永樂元年的不足一萬萬元,乃至永樂十三年,達到了十五萬萬元,人均增加了十倍不止,取得了空前的大成功。”
高麗總督的話,震驚了世界。
高麗的繁榮和昌盛,讓許多人的目瞪口呆。
十五萬萬元是什麼概念,把整個倭國賣了都不值這麼多錢。工業生產帶來的威力,再次成為了所有人視線裡的焦點。
“撕。”
南洋。
五十多歲的波隆多羅闍,撕掉了大明商人們帶來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