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很理性。
他並不被眼前老百姓們的擁戴所欺騙。
事物是不斷發展的,同樣的道理,老百姓的需求也是不停變化的,日子越過越好,需求變得層次越高,原來的滿足已經成為了不滿足。
日子越過越差,需求變得越來越低,需求和文明一樣,並不是永遠在進步,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可能進步,也可能倒退。
如果被眼前的現象所迷惑,那麼十年後,二十年後,當人們的需求更高了,而社會的發展腳步沒有跟上,現在自己有多麼受歡迎,未來就有多麼被痛罵。
朱高熾甚至想到了美國。
有人吹噓美國經濟發達,老百姓不曬衣服,規定只允許使用烘乾機,以此證明了美國的發達,可是朱高熾從另外的角度,看到了美國百姓高成本的生活環境。
他們收入是高,可是開支也太高,而且沒有選擇,是法律規定的硬性開支。
所以同樣的一百塊,不同的時期,老百姓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例如這一百塊,能讓國內百姓笑開顏,可放在米國,只能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得到他們的抱怨。
同樣的道理,當國內發展到新的高度,原來一百塊的收入,同樣也不能老百姓們高興。
發展是硬道理的原因。
從來就沒有永恆的社會,相比較周邊再富裕的社會,也會有大量的不滿,因為需求無止境。
上午的熱鬧,官員們志得意滿,很快在下午的時候,遭到了太子殿下的潑冷水。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金州這些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離不開百姓和各位的努力,但是我發現一個很不好的現象,金州有了自我滿足的苗頭。”
朱高熾批評道,“根據調研司的報告,金州老工業區的新技術誕生以及普及率,從十五年前的百分之十一,降低到了百分之八。”
官員和掌櫃們愣住了,沒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能從這樣的角度找到他們的不足,實在是有點雞蛋裡挑骨頭。
朱高熾把眾人的神色看在眼裡,內心忍不住嘆氣。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資本的放縱,不利於社會穩定發展的根基,可是在效率上,的確有資本的優勢。
大明工局的優勢和勢頭,完全不是民間商行可以比擬的,但是民間商行的發展速度,特別是擴張態勢,早就超過了大明工局。
“大明商行在高麗取得的成功是耀眼的,為何不是大明工局呢?”
“這兩年大明工局的規模體量,如果不是朝廷的佈局,集中全國的力量,拉開鐵道等大基建工程,以此帶動的煤礦,焦炭,冶鐵等大明工局傳統行業,很有可能已經被大明商行的發展速度甩下。”
“金州作為最老的工業區,有自己的林木業,自己的造船業,並且很早就是醫藥行業的研發基地,種種的優勢,卻一直在吃老本,傳統模式上始終沒有新的創新。”
“而民間商行們,不但開始融合融資,集中規模和資本,還推陳出新的創辦了股份制模式,技術發明和普及的佔比上,也開始趕超大明工局,在國內他們不如你們有優勢,可是在海外,大明工局的影子,早就被民間商行甩的無影無蹤。”
“高麗的各行專案,如果不是朝廷的插手,有大明工局的份嗎?”
“我真不想看到那一天,大明工局在競爭的局面下,全面的落敗,無法盈利的情況下,大規模的閉門歇業,這不是危言聳聽。”
朱高熾大聲的說道。
“請太子殿下放心,我們一定改正。”
遼東大明工局的負責人馬報周,誠懇的說道。
人們都以為太子殿下巡視全國,主要針對的是地方政務,推動廉政,實際上並不止於此,大明工局的高層們,已經知道他們的好日子可能到頭了。
太子殿下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於體量巨大的大明工局身上。
但是人們不知道,太子殿下最後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只知道太子殿下每到一處工業區,會和當地的負責人們進行長談和吹風,這樣大的舉動,可見太子殿下即將推出讓人震撼的改革措施。
不久後。
朱高熾抵達了平安都司。
高麗的地理環境,包括倭國,與中國古代一樣,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礦產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總量豐富,哪怕降雨量最少的咸鏡道,也超過西部七省的平均年降雨量。
咸鏡道與平安道重歸中國,讓大明多了兩個都司,但是主要的資本,集中在黃海道,原來高麗北王行府所在的行省。
後世南北高麗都在發展工業,北高麗主要在平安道新義州和黃海道松林州建立工業,南高麗主要在,全羅道全州和尚慶道浦項建立工業。
兩者相比下來各有優勢,例如浦項與松林相比,浦項位於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技術先進,海運便利,市場廣闊,即區位優勢主要為社會經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