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四章 朱瞻基的學習

每天晚上,天氣好的時候,這裡會有不少人。

形成的集市裡,許多的商販們做生意,宵夜的時候,這裡更為的熱鬧,五湖四海的食物都能在這裡吃到,價格便宜份量又足。

南方的腸粉,北方的炊餅。

城鎮的發展受到工廠區的影響,人口被吸收了過來,工廠區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裡也受到影響,學校的學生們,許多學生只讀了縣學就不再繼續讀下去。

因為需要操作機器,更多的孩子在工廠實習,他們最後也會加入工廠。

大片井制度有利有弊。

弊端就是許多的百姓失去了田畝,他們的生計來源只能依靠城市和工廠,如果沒有生計,他們的問題就不是窮的問題,而是沒有飯吃。

“根據調查,應天府民間商行的工廠工人數量為三十三萬六千餘名,手紡工人的數量,大概維持在二十四萬名左右。”

朱瞻基聽到這個數字,滿臉的震撼。

才一地而已,民間商行的勢力地區讓人驚訝。

許多大型的棉紡廠都普遍有五到六層的建築,最早的蒸汽紡紗機的工廠,下面的兩層通常用來放置紡紗機,因為這些機器非常重而且震動很厲害。

第三層和第四層放置梳棉機、抽紗機、棉條機;第五層用來做卷紗、疊紗和擰紗以及其他成品上進行的工序;第六層通常是頂層,是用來放置彈絮機、開包機以及採棉機,這些機器在一家大型棉紡廠當中都有很多臺。

揚州南部郊區,磚砌的大廈,有十幾層樓高,商人們合力修建的大廈,這吸引了外地商行的注意力,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揚州的名氣,促成了更多的訂單。

一個工廠能把周邊的勞動力吸收光。

最新開辦的一家大工廠,不光有七層樓高,還有超過十五萬個紗錠,由兩臺汽缸直徑二十四寸的蒸汽機來驅動,還裝備了一套升降系統在不同樓層之間運輸人員和貨物。

在京城學習和聽過再多的知識,朱瞻基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當下的力量。

經常聽到民間商行四個字,透過在揚州的走訪,朱瞻基有了更深的認知,難怪父親越來越重視民間商行。

從應天府到浙江。

嘉興、杭州、紹興.

興起的毛紡業,最終也和棉紡業一樣,各地的城鎮開始出現類似的大工廠,城鎮規模像揚州一樣迅速擴張。有些鎮子附近的人口幾乎全部從事毛紡業。

絲綢業、棉紡業、毛紡業等等,被浙江行省佔據了高達七成的份額,無數的商人在這裡購買貨物,而無數的原料運輸到此地。

高麗的黃麻等原料產品,一批船一批船的運輸到各個港口,北方的羊毛、西北的棉花成列運輸到此,火車和輪船又把浙江的商品帶回各地。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當地有大量的女工。

工廠主更喜歡僱傭婦女,因為婦女更好管理,因為工民聯合部的原因,他們給予女工的工錢並不比男工少,但是婦女纖細的手指更善於處理很細的棉線。

不過因為傳統的原因,人們對於已婚婦女去工廠工作還不太接受。但是人們也逐漸接受,認為工作是婦女未婚階段的事情,年齡大了還在工作的婦女則是人們嘲笑和憐憫的物件。

但隨著傳統絲綢業的改變,大量的家庭作坊失去訂單,而田畝的破產,又逐漸打破了傳統,家家的婦孺都加入了工廠之中。

經濟地位的改變,當地的女性地位也大大的增加,甚至有了女子蹴鞠隊。有些男子因為短時間內找不到工作,所以看顧起嬰兒。

“工人們依附工廠,與當年佃戶們依附地主一樣,所以社會資源分配模式,遺產稅的徵收,就是避免工廠主們壟斷社會資源的主要原因。”

楊溥向朱瞻基講解道。

朱瞻基也明白了,為何父親說商人們的地位提升是不可避免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