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絕對是和西方的工業化道路不同的兩種模式。
當高麗股行的訊息登上報紙,朱高熾看到後,內心久久的無法平靜,這代表著資本正在成規模的聚攏,並且登上快速的擴張通道。
資本為什麼利害。
猶如同樣的資本,原始為一百元,透過股行這種集中資源的方式,那麼原來是散沙一樣的資本,開始合眾為一,可以把未來三十年的收益,直接轉化為資本,最短的時間內,擴充到一萬元,十萬元。
就如美國的鐵道成就,在他們的社會學家的研究中,認為是透過售賣股份,導致資本的集中帶來的。
“股行絕對要控制在朝廷的手中。”
朱高熾放下了報紙,與新文書璠皓說道。
璠皓是北平國子監結業生,在大明工局實習三年,返回國子監透過畢業,經過選拔先後在工部,戶部觀政和任職,最後進入了文華殿文書房工作。
“股行?”
璠皓得到太子殿下的示意,拿起最新的報紙,很快看到了關於股行的訊息,但是報紙上的介紹不是很仔細,璠皓沒有察覺到其中的意味。
不就是中介嘛,太子殿下為什麼這麼重視呢,璠皓皺起了眉頭。
由牙行發展出來的股行,當下的階段很初級,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容易被朝廷管理,否則任由這股模式成長起來,未來就很難控制。
特別是自己不在了的那天。
朱高熾不怕自己活著的時候股行成長起來,怕的是自己死後,股行才成長起來,那時候恐怕沒有人懂其中的門道,因為這是新生事物。
無徽不成商。
因為徽商們的家鄉太窮了,人多地少,人們活不下去,必須要出門求活,於是透過商貿的方式,成長了起來,也成為了遍佈全國的商人。
那麼十四五世紀的西歐呢。
常年的戰亂、疾病、貧窮、飢餓、凍寒.等等,加上貴族領地制度,饑民無法流動,反倒是控制了人口增長,沒有讓人口超過土地的負荷。
那麼為何西歐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因為西歐的愚昧導致技術和文明倒退,長期的社會落後,加上西歐土地貧瘠,人口和耕地面積不斷的萎縮,糧食產量也在倒退。
所以哪怕人口遠遠沒有達到土地的負荷能力,卻導致了西歐的農業破產。
要知道哪怕到了十八世紀初,當西歐的科學革命正在變成歷史時,歐洲仍然是一片農業社會的景象,歐洲的總人口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居住在鄉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
農業的大破產,導致封建貴族們再也無法禁錮無數的饑民們。
最早走出家鄉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因為這塊地區是西歐一直以來,最先受到外部文明技術文化傳播的地方,包括火藥種種,都是透過中亞西亞傳入這塊半島,然後傳入整個西歐。
西班牙又影響了荷蘭人,當時的荷蘭屬於西班牙,而荷蘭東鄰德國,西與英國隔海相望。
無數的窮人加入了水手的行業,為了生活下去,走上了九死一生的海洋之中。
人口從農業轉移到商業,那些活下來的船老大和商人帶回來了財富,促進了西歐本地城市的繁榮,而奇怪的是,西歐的城市與農村卻沒有什麼關係。
農村依然貧窮,而城市卻越來越繁榮。
荷蘭打敗了西班牙,英法又打敗了荷蘭。
模式的傳播,乃至地理的擴張,西歐把農村的窮人輸送到新的土地,加上英國的獨特地理優勢,豐富的礦產資源,蒸汽機的誕生,最終形成了人口逐漸由傳統的農業和商業領域轉移至機械化的生產領域,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了英國。
滿足全球貿易系統的需求,支援著整個工業生產。英國的模式,很快又被其餘的國家模仿。
這與當下大明的社會資源分配模式截然不同。
大明總不能開歷史的倒車河,把本來高於西歐的科技、文化、軍事、制度種種成果全部摔破,先把自己的百姓窮困起來,然後把窮人輸送到海外,透過長期的行為,進行人口轉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