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城鎮大而多,充滿了人,村落無數,不可避免地有很多生來殘廢的及有其他不幸的人,所以當地的官員們並不清閒,而始終忙著照管窮人所需以免破壞法律。”
“什麼法律?”
“當地父母官第一天任職,需要叫父母們把所有天生肢體有殘的孩子,或病殘的,或有其他病害的,交給官員審視。”
“他好按皇帝及其朝廷的命令和意思,供給所有必須的事物。這就是,有缺陷的男孩或女孩被領到他面前看過,如果還不影響從事某種職業,就給父母一個期限,教會官員給規定的那種工作。”
“這樣雖然有殘疾,卻不妨礙他們謀生;這照辦無誤,但如果傷殘嚴重到不能學習或從事任何職業,這名管窮人的官員就命令其父親在家裡供養他一輩子,如果父親有資財的話。”
“那如果養不起呢?”人們好奇的問道。
接待他們的是國學院的學生,同樣來自寮國宣慰司,用著蹩腳的漢語,時不時說一些家鄉話,盡力的向眾人介紹,認真的回答起來。
“如果父親沒有資財,或者沒有父親,那麼另一個富有的近親必須供養他;如果他沒有這些,那麼他的所有親屬都捐助一份,或者資助他們家裡有的東西。”
“但如沒有親屬,或者他們窮到不能捐助任何份子,那麼皇帝就用自己的費用在醫院裡充分供養他。醫院很氣派,皇帝在全國每座城市都設有這樣的醫院。”
“這些醫院裡還供養那些在戰爭中度過青春、無力自謀生路的老人和窮人;所以這個那個都得到所需的供應,而且認真周到。”
“為了辦好這件事,官員安排妥當,任命城鎮的一名首腦為管理人,無他的許可,醫院內的人不能走出界限,因為並不是任何人都可得到這種許可。”
“他們也不要求它,原因是,只要他們活著,就供給一切所需的東西,諸如衣物和糧食。此外,醫院內的老人窮人養母雞小雞和豬,作為自己的保養利益,以此自娛。”
“官員常訪問他任命的管理人,同樣,官員也受到來自宮廷,由皇帝和廟廷為此任命的另一人的訪問;他要訪問所有在他許可權內各省的醫院,如果發現有人沒有秉公執法,就把他撤換,給予嚴懲。”
“因此所有官員都極盡職責,生活廉正,擺在訪問者眼前的是必定馬上給予的獎掖,否則是嚴酷的懲處。”
通譯滿臉的虔誠。
從記事以來,他不知道世上還有這樣的國家,一直到他來到上朝入學,打破了他的三觀,對於眼前的學弟們,通譯猶如朝拜一樣的自豪道。
“上國的瞎子不算在需要靠親屬或皇帝供養的人內,因為他們被強制工作,如推磨碾米麥,拉鐵匠的風箱,或這類的勞動,而不需要視力。”
“如果是盲女人,當她成年時,她就被送到妓院去,在公眾場合有很多這類的妓院,有女人照看她,給她塗脂打扮。她們僅僅是因為年齡才離開妓院。”
“在全國內採取這些法子,儘管上國的疆域很大,人口無數,但仍然沒有窮人在街頭死亡和行乞。”
“妓院?”
“上國的妓院與我們所想不同,賣藝不賣身,人們欣賞妓女的才藝,不不不,應該解釋為藝妓。”通譯連忙擺手解釋,生怕學弟們誤會。
年輕人們內心裡的敬畏油然而生。
除了這個國家的強盛,更有這個國家的文明,他們下意識裡的感到了羞愧。
——
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大明,見到了大明的繁榮和文明,從身體到心裡的羨慕和歡喜,又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國人。
偌大的南洋地區的統治階層們,穿著大明的衣服,喝著大明的酒水,用著大明的器具,家裡使用大明的年曆和自鳴鐘。
他們在主樓、土樓、王宮裡,討論著大明的一切。
很多有主見的頭人和首領們,會把自己的子弟送去大明求學,學習更先進的文化,大明的文化不斷輻射南洋,讓大明人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群體。
朱能帶領軍隊在暹羅行軍,遇到的部落中,有很多的部落不但沒有抵抗大明的軍隊,反而熱烈的歡迎了他們,朱能不得不感慨,商人的作用的確不小。
難怪太子殿下並不阻止商人們的發展,甚至給予了諸多的支援。
波隆多羅闍得知明軍的訊息,雖然很憤怒和畏懼,可是事已至此,他只能帶領大軍反擊,在都城裡作亂計程車兵們,早就失去了戰鬥意志。
波隆多羅闍和波隆戴摩等軍官,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把軍隊重新集結起來。
士兵們不願意離開都城,許多的軍官也不願意,他們日日做新郎,搶劫了一家又一家,讓這片地區最繁華的城市,一夜之間衰敗了下去。
怨聲載道的情況下,這支叛軍終於離開了都城,選擇在開闊的地方,使用象兵來擊潰明軍。
大明與象兵作戰經驗豐富,雲南有多次打敗象兵的記錄,所以明軍知道如何對付這樣的龐然大物,火器是最好的武器。
但是暹羅並不知道,暹羅的軍隊從來沒有和大明軍隊打過仗,他們一如既往的認為,靠著精銳的象兵部隊就能摧毀對手。
他們甚至慢條斯理的控制著戰象擺好陣型,沒有趁著明軍調整火炮的時候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