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因為多日的散漫,一段時間沒有操練的戰象與士兵們的配合鬆懈了下來,不如當初的嚴密和熟練,又耽誤了更多的時間。
“轟隆隆。”
巨大的聲音和震動下,大明的大炮陣地閃耀出耀眼的光芒,隨之是土地的搖擺,整個大山都彷彿被撼動起來,彷彿天要塌了。
戰象們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動物的本能下驚慌失措,在大明軍隊一陣又一陣的炮聲中,反而無法獲得向北方的騎兵們發起衝鋒的機會。
戰象背上的象兵紛紛掉了下來,戰象們在己方的陣地中橫衝直撞,叛軍被衝擊的四分五裂,士兵們鬼哭狼嚎,完全失足了組織。
明軍那邊繼續使用炮擊,戰象們往後崩潰。
見狀,朱能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砰砰砰。”
步兵們一步步的上前,好不容易站穩了的叛軍,又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剩下的那些還堅守在原來位置計程車兵們,面對銃刀“林”,全部崩潰了。
決戰變成了追殲戰。
叛軍方面毫無還手之力,被打的落花流水。
最英勇的波隆戴摩,因為死戰不退,直接被明軍的鉛彈帶走了生命,他的部隊也很早的自潰,沒有對明軍造成威脅。
連波隆戴摩都死了,其他的軍官表現更差,許多將領比士兵先逃跑。
波隆多羅闍的心在滴血。
他從來沒有想過能打敗明軍,他只想藉著地利的優勢,讓明軍知難而退,到時候再與大明談條件,給予大明補償,以獲得和平。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戰無不勝的軍隊,在明軍面前不堪一擊。
再大的野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只有無能為力。
波隆多羅闍不敢呆下去,他知道已經無力迴天,只有趕緊退回自己的地盤堅守,不能再與明軍野戰,連都城都不要了,直接一路南逃。
幾萬大軍就這麼潰散,留在都城的少數軍隊,見到大明的旗幟,得知將軍的不知所蹤,最後選擇了投降。
收復了暹羅都城,收復了曼谷。
朱能選擇了一鼓作氣。
朱能不擔心糧草。
大明在沙美島積累了諸多的糧食,大軍只要攻破芭提牙,在那裡就能獲得新的補給,否則靠著寮國透過陸地運輸的糧食,大明的軍隊可沒有這個底氣。
大明軍隊在南洋作戰的底氣來自交趾和占城。
交趾在大明的治理下糧食豐富,又可以透過占城的碼頭,藉助海運維持大明軍隊的補給,這才是大明敢在暹羅用兵五六萬的憑仗。
又因為大明在南洋的影響力,朱能一路南下沒有遇到激烈的抵抗,甚至許多地方迎接王師,被文書們記載下來,最後整理為史冊。
大明收復南洋,軍隊所過之處,百姓鄉老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軍隊裡有很多軍醫。
“叢林裡多腐爛,氣體成堆,長期密不透風變為劇毒,類瘴氣之毒,無色無味殺人於無形,大軍不可輕入。”軍醫解釋道。
在軍醫們的要求下,士兵們不會進入未知的老叢林。喝水必需喝熱水,否則會有嚴厲的軍事處罰。
甚至有軍醫提出剃光頭。
諸多的要求下,大明士兵們在叢林的作戰,傷病率大大的降低,保持了士氣和軍心。
多方面的條件支援,朱能一口氣追到了暹羅南部,包圍了波隆多羅闍。
百姓們不可思議。
當初的波隆多羅闍多麼計程車氣如虹,氣勢高漲,怎麼才半年而已,就如此的狼狽逃了回來,連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了。
波隆多羅闍選擇向大明皇帝臣服,朱能不鬆口,要求波隆多羅闍必須出城投降,否則兵戈之下,無法保障波隆多羅闍的生命安全。
經過兩日的試探,波隆多羅闍無奈出城投降。
暹羅的戰事初步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