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樣經濟騰飛的前提都具備了,鄭雒認為渤尼都司的發展不會比天竺地區要差,甚至因為更加的空白,說不定發展的會更好,畢竟天竺地區的勢力與文化差異太多太雜了。
“如果郡王殿下能分封此地就好了。”
鄭雒試探的問道。
“啊?”
武忠明怔了怔,沒有反應過來。
鄭雒解釋道:“你我皆知郡王殿下,不是願意踏踏實實的性子,受不得拘束,所以多年來不願意回京,但是呢,人總要面對現實,所以富山王的路子,是郡王殿下最好的方式。”
“西部七省,或者天竺地區呢?”
武忠明內心有些不願,但他也知道自己算不得什麼,西部七省那麼大,天竺地區更大,隨便挑一塊地方,不比渤尼要好多了。
鄭雒搖了搖頭。
大明朝廷很反感藩王,富山王能成功分封,除了太宗皇帝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為富山王的封地遠在海外,又在富山這種對抗大瀛島殘餘土著的前線之地。
加上大瀛島的環境與人文,以及複雜的局勢,富山王無法反抗朝廷,只能充當穩定地區的角色。
但是西部七省地區不同,這裡與大陸相連,加上地利的環境,與國內的主要交通只能靠著走廊地帶,非常容易自立為一國,所以朝廷絕對不會同意在西部七省設立藩王。
西部七省在大明多年來的治理下,已經趨為一體,並不是說地方融為一體,而是文化變得統一,有了大一統的基礎,真要是分封藩王在此地,等於埋下日後可能分裂出一個大帝國的雛形。
天竺地區更不可能。
天竺地區土地的富饒程度,讓大明工局和民間商行搶破了頭,雙方在當地激烈的競爭,誰也沒有讓步,都能看到天竺地區未來的潛力。
北邊有正在商議的撒馬爾罕到天竺北的鐵道計劃,東邊有南洋大鐵道深入天竺南地區的計劃,朝廷更不會同意在天竺地區設立藩王。
大瀛島十年移民計劃已經總結,朝廷接下來主要移民方向就是天竺地區。
絕島的名聲很大。
雖然是一個島,但是陸地面積非常的廣闊,聽說陸地面積是渤尼的十倍!
而如此巨大面積的島嶼,根據多年的探測,當地部落人口不超過一百萬,大概在七十餘萬。
這是什麼?
這是巨大的寶庫。
可也正因為面積太過巨大,而人口的確太少,雖然潛力非常巨大,甚至靠著地方上的優勢,民間商行竟然能在南洋打敗北方的煤礦鐵礦等資源,已經是令人震撼的成就了。
但是比較起現在的渤尼,數十萬的莊園主,這裡才是最好的封地,更為的成熟。
而且絕島在渤尼的南邊,如果郡王能封到此地,豈不是間接挾制了絕島麼。
鄭雒沒有全盤說出自己的計劃,只挑了一些事情來說服武忠明,武忠明思考了片刻,勉強的認可了鄭雒的想法。
並不是因為分封的事情,而是因為與郡王的上下關係。
武忠明無法背叛郡王。
因為郡王沒有對不起自己。
鄭雒離開了渤尼,武忠明良久無言,郡王真的能成功分封到渤尼嗎?
農業技術在大明非常的發達,自古以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