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哪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在最開始出版的時候是號稱足以讓全國少男少女流乾眼淚的百分之百戀愛,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但它又不僅僅是戀愛,在文學價值上面非常突出,反映了社會和人性的一種陰暗面和負能量!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場可怕而危險的考驗,在成為真正的社會人之前,每一次變故和挫折都可能對生命造成損傷。
整部圍繞披頭士那首《挪威的森林》展開,它是主人公渡邊最喜歡的一首歌,直子、綠子、玲子對這首歌也情有獨鍾,裡面有很多關於這型別音樂的描寫。
情節平平,筆調緩緩,語氣淡淡,然而字裡行間卻翻湧著一股無可抑制的衝擊波,不斷激起讀者強烈的心靈震顫與共鳴!
故事從回憶開始,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十七歲的我,也就是渡邊在飛往德國漢堡的波音七十七上聽到了“挪威的森林”這首曲子而陷入一段青春故事的回憶裡。
渡邊在東京上大學的時候無意間再次遇到好友木月的女朋友直子,並且順其自然走到了一起,只不過那時候的木月已經自殺,直子也因此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她跟渡邊發生了關係,之後不久就住進了療養院養病。
渡邊深愛著直子,可直子的心裡卻只有木月,她跟渡邊在一起只是因為的極度的寂寞孤獨。
為此渡邊很痛苦,悲哀得難以脫離,無法擺脫孤獨、虛無和痛苦。就在直子養病期間,他認識了野性未脫、活潑迷人的綠子,渡邊絕望地在兩段感情間徘徊!
這些情感糾葛渡邊都跟直子的病友玲子進行了交流,最後在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探索此後的人生。
既愛著綠子,又無法擺脫對直子的這人,這段複雜的感情糾葛最終以直子的自殺告終,可渡邊依舊在自我的拯救中掙扎,在現實的世界中找不到任何出路。
這部作品簡潔明快,看起來清爽流暢而又獨具匠心,沒有傳統日.本那種無病呻吟的拖沓,有種洗盡鉛華的感覺!
這種用紀實的手法和詩意語言來描述那個時代的少年少女生活,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具備更加深刻的人生意義。
現在在KTV裡面,張楚掏出手機跟耳機,將音量開到最大才能將好友們的鬼哭狼嚎壓過去,他想要聽聽這首歌給自己的感覺到底如何。
悠揚的旋律將他在嘈雜的環境中安靜下來,彷彿一個人孤零零的迷失在又冷又凍的森林深處!
孤獨虛無,充滿了死亡氣息。
在整部《挪威的森林》裡面,有五個人自殺了,他們都是在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選擇放棄生命。
這跟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分不開,豐富的物質世界中,年輕人不再面臨困難,彼此之間難以交流,幾乎與世隔絕。
上世紀的日.本經歷著思想文化大變化,反戰、民權、愛與和平是當時青年文化的主題,而那時候的年輕人同時也悲觀、絕望、自暴自棄。
張楚覺得現在中國社會其實跟當初的日.本已經有了相似之處,或許自己在研究一下之後可以開始構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