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兒志在四方,九州大地任闖蕩。
建功立業正當時,胡虜來了有刀槍......
船上陳九面紅耳赤,試圖解釋道:“這......這都是他們瞎猜的,我就一介草民,做官哪裡會輪到我?”
鄭顥拍拍他的肩笑道:“天朝那麼大,很多地方需要有才能的武將,你有的是建功立業機會。”
萱兒走出來,陳九趕緊低著頭走了。
“他很怕我?”萱兒望著他的背影奇怪到。
“有個如此厲害的主母,誰都會怕。”鄭顥一本正經的說。
“呀!現在某人的臉皮越來越厚了......”
鄭顥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蹙眉道:“那我是不是應該蓄鬚?證明某的臉皮沒有厚到鬍子長不出來的地步。”
萱兒掩嘴笑道:“你不是說,你沒了卻心願,便不會蓄鬚?”
“走著一遭應該能辦得差不多了,只要找到滅掉第一把火的方法,便可以此類推,從朝堂到地方,多少做些彌補。如今你兄長已經和以前不同,他有他自己信得過的大臣,能把禁軍控制權拿到手裡......我們還用擔心什麼?”
鄭顥將她袖子上的一根絲帶捏在指尖,緩緩說道:“到那時,我們就應該辦我們自己的事情了。把你娶回家中,我才放心到西南去。”
萱兒沉默了,不錯,沒有暴亂,還有西南邊陲的戰事,也迫在眉睫。
鄭顥拿著她的絲帶在指尖揉,
(正在寫,馬上替換!)
正月初一,是正旦節。自年前臘月廿四祭灶之後,宮眷、內臣就開始穿葫蘆景補子和蟒衣。各家都蒸點心,儲備肉類,以備春節期間一二十日之費。三十日歲暮,就開始互相拜祝,稱為“辭舊歲”。大飲大嚼,鼓樂喧囂,以示慶賀。門旁值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室內懸掛福神、鬼判、鍾馗等畫。床上懸掛金銀八寶、西番經輪,或編結黃錢如龍。櫓楹插芝麻稈,院中焚柏枝柴,稱為“(火育)歲”。
從歲暮、正旦開始,都頭戴“鬧蛾”.用烏金紙裁成,畫上顏色裝就。或用草蟲、蝴蝶簪於頭,以應節日之景。有些則戴小葫蘆,其大僅如豌豆,稱為“草裡金”,二枚值銀二三兩不等。
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紙炮,將門栓或木槓在院子地上拋擲三次,稱為“跌幹金”。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其實就是扁食,既現在的餃子。在餃子裡偷偷包上銀錢一二,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這一天互相拜祝,稱為“賀新年”。
立春前一日,順天府在東直門外迎春,凡勳威、內臣、達宮、武士赴春場跑馬,以比較優劣。到了第二天立春之日,不論貴賤,都吃蘿蔔,稱“咬春”。又互相請吃宴會,吃春餅和萊。再用綿塞耳,取其聰明。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