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三章 在南邊畫了一個圈

趙晤其實也沒拿定主意。他喚杜錦寧來,就是想問問有什麼好辦法。如果有好辦法,自然就改革;要是沒有好辦法……

他的思維一滯,抬起眼來,看向杜錦寧。

他知道杜錦寧問這話的意思了。

沒有好辦法,也得改。因為他已經沒有退路。主動改革,還可以控制;要是不改革,任由積弊沉苛繼續嚴重下去,一旦有個觸發點導致百姓暴動,那大宋王朝就進入風雨飄搖的時代了。

他一拍桌子,叫道:“改!”

杜錦寧望著他,心裡全是欽佩與景仰。

下決心改革,把自己逼到刀尖上跳舞,而不是有一天過一天地享受皇帝的榮華。這種決定,可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她終於知道齊伯昆為什麼會把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壓上,也要躋身於奪嫡鬥爭中,護趙晤登上皇位了。這是一位有雄心有抱負、心懷黎民的君主,確實值得有志之士擁戴。

她站起來深深一揖:“微臣願為皇上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齊伯昆也緊跟著表忠心。

趙晤伸手虛扶了一下,示意他們起身。

待杜錦寧回到座位上,趙晤便道:“愛卿有什麼好建議,儘管提出來。不成熟不要緊,大家可以商討完善。”

“有沒有不開放路引,也能促使商業繁榮的好辦法?”齊伯昆問道。

經過剛才那番對話,他忽然不想這麼急著改革了。他好不容易把趙晤扶上皇位,別還沒把皇位坐穩,就被人擼下來。要改革,也要等幾年,等趙晤把皇位坐穩了再說。

“沒有。”杜錦寧絲毫不客氣地道,“商品經濟是什麼,就是流通。不放開路引,如何流通?”

計劃經濟時代,出門就要介紹信,這其實就相當於古代的路引;做生意叫投機倒把,要被治罪,這跟古代的抑商政策也十分相像。兩個時代的區別就在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土地是國家的;而這架空大宋,土地是封建大地主的。

要想讓百姓富起來,就要進行商品流通。這就是杜錦寧即將要進行的古代版的改革開放。

不放開路引,如何改革開放?

“地圖有沒有?全國的那種。”杜錦寧問道。

趙晤站起身:“跟我來。”

金鑾殿後面那個大殿,是趙晤辦公的地方,也是他的書房;偏殿裡還佈置了臥具,有時候他不回後宮,就在這裡歇息。

在他的書房裡,整版牆上,圖著一張大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