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讓趙晤猶豫的是,杜錦寧表現出來的才華遠遠不止農業方面。他天馬行空的思維,獨特的見解,給趙晤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無論是振興商業、還是海外貿易、對國家的策略等等,只要跟她談一席話,似乎就能豁然開朗,思維大開,這與那些只知道唯唯諾諾、滿嘴四書五經的大臣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他更想把杜錦寧當成首輔一樣的存在來培養,他需要這樣的人才。他需要像杜錦寧這樣的人輔佐在他身邊,與他共創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大宋。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如果你繼續留在翰林院,朕以後定然會把你當成像齊大人這樣的大臣來培養。”
這話的份量就很重了。
齊伯昆是什麼樣的存在?他目前雖只是正二品,吏部尚書,似乎還不是大宋最頂尖的大臣,但那是趙晤目前還需要他在這個位置上,幫著他調整先皇留下的官員的位置。而實際上,他早已成為了趙晤第一心腹大將,遲早要坐上一品大員的位置。
把杜錦寧當成齊伯昆這樣存在的官員來培養,可以說趙晤許給他的前途十分光明,這完全是一條康莊大道。
頓了頓,讓杜錦寧消化一下這句話的從妲,趙晤這才繼續道:“所以,你現在要做決斷,是繼續留在翰林院呢,還是希望外放?”
擔心杜錦寧為了面子問題說違心的話,他又補充了一句:“朕希望你能繼續留在翰林院。你所說的優質稻種朕固然期待,但這完全可以推遲三年。有你提出來的雙季稻和再生稻,只要不出天災人禍,朕相信糧食問題暫時還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齊伯昆就在一旁朝杜錦寧猛使眼色,希望她順著皇帝的意思來回答這個問題。
杜錦寧卻故意不看他,拱手道:“臣想好了,臣願意外放。”
她這個回答大大出乎了趙晤的意料。
他都把話說到那個份上了,杜錦寧還這麼固執已見,這是傻呢,還是真一心為公呢?
齊伯昆更是著急上火,這孩子莫不是腦子進水了吧?放著康莊大道不走,偏要選一條崎嶇小路,到底圖什麼?這孩子一向聰明絕頂,怎麼到了關鍵時刻,就跟豬油蒙了心一般執迷不悟呢?
“你真想好了?”
“真想好了。”
趙晤無奈:”那好吧。不過要封你個什麼官,朕還得好好想想。等想好了,朕再叫人召你,你先退下吧。”
待杜錦寧退了出去,齊伯昆急道:“皇上……”
趙晤擺擺手:“別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非翰林不入內閣,不過是民間的說法,大宋律例中又沒這一條,朕到時候就是提拔杜錦寧又怎麼的,誰還敢反對不成?”
頓了頓,他又補充了一句:“齊慕遠那裡也一樣。”
齊伯昆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裡,誠心誠意地深深一揖:“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