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杜錦寧想了想,“一個多月吧。”
黃澄明前面解釋那句的用意也正在此,此時笑著又解釋道,“這孩子二月份參加縣試,縣試結束後說想學制藝,便跟著袁修竹老先生學了一個多月的制藝。”
一個多月,就能把八股文寫得這麼好;而且還在考場上,花這麼一點時間就寫出了這樣兩篇文章,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這孩子天資聰穎啊。
只是,祁元道總覺得這兩篇八股文行文老道,讓人難以想像是杜錦寧這樣才學習制藝的小孩子所寫的。
他便不置可否,道:“我出一題目,你寫一篇八股文我看看。”說著唸了一句,“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這是《論語·衛靈公》裡的句子。
杜錦寧稍一思索,便向祁元道道:“還請先生賜下筆墨。”
祁元道詫異道:“這就有了?”說著一揮手,下人把文房四寶都拿了出來,放到了桌上。
杜錦寧磨好墨,寫了起來。
祁元道走到他身後,看著她寫出來的第一句破題:“無後世之名,聖人之所憂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黃澄明見狀,一顆心這才落了地。
杜錦寧完全不受身後的祁元道和黃澄明的影響,繼續寫道:“夫一時之名,不必有也;後世之名,不可無也……”
祁元道看她一句句地寫下去,寫到最後一個字時,他用力地拍了一下手,大聲道:“好。”
他此時看杜錦寧的目光,已如同看稀世珍寶一般了,圍著她轉了一圈:“好好好。”
感慨了一番,他才回到位置上坐了下來,又讓兩人坐下,問杜錦寧道:“今年多大了,入學幾年?”
這一回杜錦寧沒再報虛歲,老老實實道:“十二歲了,入學兩年。”
“兩年?”祁元道不大相信的望向黃澄明。
“確實是兩年,這孩子還沒入學的時候我就認識他。他啟蒙識字還是自學的。”黃澄明便把自己跟杜家的關係,以及杜家的情況斟酌著向祁元道提了一提。
畢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管杜辰生和牛氏對杜錦寧如何過份,四處說長輩不慈,這樣的行為也會被人所詬病,所以黃澄明說得十分隱晦。
祁元道聽完,看向杜錦寧的目光更加明亮,撫須唸了一段話,問杜錦寧道:“何解?”
杜錦寧便知道祁元道要考校自己的基礎,連忙起身作答。
黃澄明見外面的天已漸漸黑了下來,祁元道考校一番後,還熱情地留他們吃飯,他就知道,今天這一行的目的,算是達到了。杜錦寧這是入了祁元道的眼,得了他的青睞了。杜錦寧在考場上寫的這兩篇文章不光不會被埋沒,而且看祁先生這意思,只要他們提出拜師,十有八九會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