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這就是國菜——福壽全!它是用陳年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慢火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呢。是指“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這道菜雖然難做,但名氣很大,你們應該都有所耳聞吧,當然了,我們今天不需要你完完全全做出來,只要你們能比對手做的更像這道菜,就算過關!時間仍然是兩個小時!”
曹林接話。
“好,現在你們開啟桌上扣著的碗,看看裡面的數字,1和2號PK,3和4號PK,兩兩捉對廝殺,現在開始,請拿著號碼,重新尋找你們的操作檯!”
白鳳揭開面前的碗一看,自己竟然是1號,不由扭頭去看誰是自己的對手,卻看到莫北正朝那邊走,心說不會這麼巧吧。
結果走過去一看,莫北正在她旁邊,他是3號,兩個人見面,莫北又是冷哼一聲。
“這次算你走運,下次碰到我,我一定親手把你淘汰掉!”
莫北說完,掉頭不再看她,白鳳微微苦笑,心說這傢伙八成腦子不好,自己不招他沒惹他的,至於這麼咬牙切齒嗎?
臺上的曹林看所有人都已經就位了,於是笑著再次開口說道。
“好,現在請各位上臺來,你們每個人有一分鐘的觀察時間,但不能品嚐!”
這些選手挨個上臺觀察,白鳳第一個,她上去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心裡差點沒把自己罵死,同時在心裡也有了自己的判斷,這玩意什麼就福壽全,完全就是簡化版的佛跳牆。
當然,說簡化版也不全對,嚴格來說應該是佛跳牆的老祖宗。
佛跳牆,就是透過福壽全這道菜經過百十來年慢慢改進的,但很顯然,這個世界並沒有佛跳牆,只有福壽全,而且還是國菜。
在白鳳那個世界裡,關於福壽全和佛跳牆的來歷還有好幾個版本的說法,其中最為可信的是。
在清朝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某州官錢局的一個官員宴請布政使吃飯,他為巴結這個布政司,就令內眷親自主廚,用陳年酒罈裝了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
?布政司嘗過之後,讚不絕口。問到菜名,該官員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曰“福壽全”。
從此,福壽全這道菜就產生了。
後來他的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並且加以改進,口味竟然勝於先者。
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以此菜轟動整個榕城。
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開壇時,葷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詩興大發,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人們就普遍稱此菜為“佛跳牆”了。
在白鳳前世,佛跳牆雖然還是名菜,但已經不是隻有皇帝大臣才能品嚐的美味了,在一些高檔的酒店裡,也有各類的佛跳牆出售,不過幾乎都是改動過的,畢竟每個時代都有新發現的食材和調味品,味道自然又有些不同。
白鳳看完後去挑選自己需要的食材和器皿,這種東西,必須用陳年用的瓷酒罈,不然味道就會失去很多。
人群排隊陸續觀察,觀察好的就去找自己的食材,這是曹林為了不冷場,故意挑開話題問孟雲。
“孟老師,您覺得這道國菜的難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