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絢爛的霞光收斂最後一抹餘暉墜入雲海,累了一天的村民們漸漸朝老槐樹那邊聚攏。
里正今日去了縣衙開會,但沒人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只在心裡暗自猜測著。
晚間涼風習習,里正握著那份章程穩步穿過人群,站到了大石頭上。
他環視一圈,緩緩開口:“想必大夥兒都知道我今天去縣衙開會了,是個壞訊息,今年的稅收又提高了兩成。”
此話猶如平地一聲驚雷,瞬間在人群裡炸開了鍋。
“又提高稅收?!今年的收成本就不好,這是把我們往死裡逼啊!”
“上個月暴雨,我家的田被淹了一半,今天收上來的稻子還不足往年的一半,哪來的糧交稅?”
“官府真不把咱當人,年年漲稅,稻田受災的時候也沒見朝廷有銀子撥下來!”
......
村民們氣得咬牙切齒,有些脾氣爆的恨不得扛起鋤頭就跟官府拼個頭破血流。
里正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靜,“增加稅收是州里的意思,大家也不要對縣令大人心生怨懟,隔壁山棠縣此次漲了三成的稅,咱們已經算好了。”
有人出聲道:“里正叔,那今年這賦稅該咋辦?上次交稅大夥兒已是勉強,如今又漲,怕是拿不出那麼多糧食。”
其他人紛紛附和。
里正清了清嗓子,沉聲道:“接下來,我要說的便是關於糧食的事。上回周家媳婦提出了稻田開渠,相信很多人都親眼見證了它的作用。這次,周家媳婦又想出了提高糧食產量的法子,就在我手中!”
“周家的,你上來親自給大夥兒說說。”
他揚起手中那張薄薄的紙,突然點了秦孟商的名字。
四周的目光頃刻間朝這邊看過來,站在人群裡的秦孟商一愣,完全沒想到里正會整這出。
里正招招手,催促著她上來:“這法子是你提出來的,自然該你來說。”
秦孟商無奈,穿過人群站到了里正身邊,聲音清脆平緩:“里正叔說的不錯,南方水稻的確可以實現一年兩收……”
她將再生稻的原理與操作細節又說了一遍。
眾人聽完第一反應是覺得不靠譜。以往田裡留下的稻茬也會長出新芽,可根本結不出稻子,只能當作雜草燒了。
秋收過後大家都要耕田,以為來年春耕做準備,萬一沒長出稻穗不是白白耽誤了養田的時間嗎?
秦孟商繼續道:“平常收割過後留下的稻樁長出來的芽尖是不能結出稻穗的,但只要保留其關鍵支節點,便會長出腋芽,從而可以再次生長、抽穗。”
“真的假的?”胡老頭蹲在旁邊的石頭上,“我種了四五十年的田,從來沒見過稻樁能再長出稻子的。周家小媳婦,你可別忽悠我老頭子。”
“要是真留那麼高的稻樁,咱們割稻的手都不知道該哪兒放,多耽誤事兒!”
“就是啊,河堤那邊也催著完工,咱們就這兩天能收稻子,留個三四寸應該夠了吧?”
眾說紛紜,有懷疑也有顧慮。
雖說上次秦孟商提出在稻田裡開渠確實解決了積水問題,但此次事關糧食和交稅,他們不敢輕易嘗試。
里正知道他們的顧慮,但他相信秦孟商,“官府每年徵收兩稅,五月徵稅咱們已經將家中屯糧交出去一半,九月徵稅若是拿不出糧,便只能去西山徭役!現在解決的辦法擺在這裡,覺得可行的,就按照周家媳婦說的做。不相信的,我也不強制你們做。但我醜話說在前頭,到時候誰家要是交不上糧,可別指望村裡一起湊糧給你交稅!”
里正態度強硬,那些挑事的人訕訕閉上嘴。
畢竟今年漲了兩成稅,若是交不上,官府的硬刀子可不是他們手裡的鋤頭能拼得過的。
況且,秦孟商上次說的稻田開渠確實解決了積水問題,里正都相信她,他們有什麼理由不信?
紀氏站出來道:“我覺著可行,明天收稻子的時候我就試試!”
她之前便是聽了秦孟商的話才保住了田裡的稻子,後來又因摺疊桌圖紙賺了一兩多銀子。不管秦孟商說什麼,她都是相信的。
“可我家的田就剩六畝地沒收了,現在留稻茬還來得及嗎?”
說話的人是王富貴,上次大雨河中漲水,他家的田被淹了一半,還是聽了秦孟商的話在田裡挖溝才保住了剩下的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