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章 安西軍的人終於登場了。

第112章 安西軍的人終於登場了。

李吉甫沉吟片刻, 方道,“元和元年,大家初登基時, 吐蕃便主動示好請和,可是談了三年,談出什麼結果了?以臣愚見, 恐怕又是吐蕃的緩兵之計。”

李純聞言面色微沉, 他心裡又何嘗沒有這樣的猜想?

他也是經歷過涇原之變的,甚至跟爺爺德宗一樣,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連國內的武將他們都不敢相信了, 更何況是吐蕃?

只是三州之地實在太誘人, 而且這一次他也吸取了教訓,咬死了不給好處就不和談,所以也不怕他們是扯幌子。

不過這麼一想, 李純也就明白李吉甫的意思了。

若說之前, 大唐君臣只是懷疑吐蕃在扯幌子,那麼這一回, 結盟的事能推動得這麼迅速, 就說明他們確實不是真心要給出三州之地。

倒是現在這個條件, 雖然好處不多, 但更合理, 談成的可能性也更大。

所以這時候不能再想什麼三州之地了,要不要答應, 只取決於大唐想不想和談。

李純當然是想的。

雖然登基之後,他便以強硬的手段鎮壓了劉闢、李琦等藩鎮, 朝野之間軍心大振,一掃貞元以來的昧暗, 但是李純自己心裡也清楚,被自己幹掉的這幾個家夥,雖然也號稱是藩鎮,但都只是小角色,真正的硬骨頭根本都還沒碰呢。

安史之亂平定後,代宗為了能夠盡快穩定局勢,將安史集團的降將就地加封為節度使,從此範陽、成德和魏博這河北三鎮,軍政事務接掌控在節度使手中,連賦稅也截留自用,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國中之國。

有三鎮珠玉在前,其他方鎮自然有樣學樣,雖然大多沒有河北三鎮那麼豪橫,通常還是要藉助朝廷的任命來鎮壓下面的驕兵悍將,但自行任命屬官和截留賦稅漸成慣例。

所以如果無法撼動河北三鎮的利益,那所謂的削藩也就只是做個樣子。

與削藩的緊迫相比,跟吐蕃的那點新仇舊恨,都可以暫時放一放。

所以自從登基以來,李純對吐蕃的態度一直都很友好,對和談更是積極響應。

但是……大唐一直想談而沒談成的事,最後反而是在安西軍的促成之下,似乎就要談成了,難免讓李純心裡有些別扭。

這麼說吧,安西軍在西域堅守到了現在,遠嫁回鶻二十年、未能歸葬大唐的姑姑還留下了一條血脈,大唐和吐蕃的和談終於要成功了,這三者,不管哪一條都值得他這個做皇帝的大擺筵席慶賀。

但這三件事都跟同一個人有關,就讓李純無法純粹地感到歡喜了。

這時候,他倒是寧願其中的哪一件,能夠再拖個兩三年再說。但偏偏事情全都湊在一起,沒法分開來處理。

雖然才登基三年,但李純已經是個合格的皇帝了,他本能地因此感覺到不快。

“轟隆——”陡然一聲驚雷在頭頂響起。

君臣兩人心頭俱是一顫,抬頭朝外面看去,就見天色沉沉、風搖樹動。

殿內的窗半開著,狂風捲入,吹得殿內簾幕紙張簌簌作響,燈火也跳躍閃爍、忽明忽暗。

有內侍急忙走來要關窗,被李純抬手止住了。

他不僅沒有關窗,反而還起身走到窗邊,任由穿窗而入的風吹在自己身上,只覺得神思都清明瞭不少。

不一時,大雨落下,打濕地面,並迅速蓄起了一層薄薄的積水。

風裡多了塵土嗆人的腥味,李純微微皺眉,親手關了窗,這才緩緩走回原本的座位。

他起身時,李吉甫就跟著站起來了,此事見他重新落座,又跟著坐下。

吹了這一會兒的風,李純已經冷靜下來了。這時候的他,還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也能聽得進朝臣的勸諫——哪怕他心裡不喜歡。

何況李吉甫說話還很好聽。

他也看出,這麼一打斷,皇帝已經恢複成了平日裡那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於是立刻道,“我大唐經營安西,便是為了阻隔南北,不使吐蕃與草原異族勾連。當年李國老之所以定計,聯絡回鶻、南詔、天竺、大食共困吐蕃,也是因為失了安西北庭之地。”

“如今陛下若能收之,正可互為援助,則吐蕃、回鶻皆不敢輕犯。且河西故地,雖為虜所據,但民心思歸,若能開闢商路、收攏人心,將來未必不能盡複。此皆陛下剛明果斷、能用忠謀之功也!”

李純剛清醒了一下,頓時被誇得有點心虛。畢竟安西軍是自己回來的,跟他沒什麼關系,但是轉念一想,既然是在他當皇帝的時候回來的,怎麼不算是他的功勞呢?

收複安西,這可是安史之亂後,幾代李唐帝王想都不敢想的功績。

這麼想顯得臉皮有點厚,但是歷史上歸義軍歸附,確實也被算成了唐宣宗的政績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