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章 “最討厭你們這種謎語人了!”

第227章 “最討厭你們這種謎語人了!”

雁來發現, 最近想見她的人好像有點多。

從龜茲給馬球大賽頒獎回來之後,郝主任就告訴她,最近有不少僧人來到了洛陽, 都想求見她。

雁來差點以為是自己聽錯了,“誰要見我?”

“僧人,和尚。”

“他們見我做什麼?”雁來不理解。怎麼也想不通, 為什麼會有和尚想求見她。

經過引薦者劉禹錫的一番解釋, 她才意識到,這些僧人好像是想來找她傳教的……

不管是雁來還是玩家,對於佛教和僧侶的態度雖然不像是大唐的百姓那樣追捧, 但也沒有什麼反感, 只將它當成一種自由的信仰,只要不犯法,隨便你怎麼信仰、怎麼傳教。

但很顯然, 大唐的佛教, 跟現代的佛教還是有億點點不同的。

這會兒正是佛教在大唐廣泛傳播,並且與道教激烈競爭的時期, 他們當然想要爭取一切有可能的盟友。

而在這個時代, 宗教傳播的最優選擇, 就是走上層路線。

在這方面, 佛道兩家都有著十分豐富的成功經驗。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 都有不少皇帝是篤信佛教或者道教的。遠的不說,就說現在宮裡那位, 再過九年就要去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在整個長安城掀起一陣信佛的狂潮。

然後韓愈上了一封《論佛骨表》, 給自己幹到了潮州。

而迎了佛骨的李純,也在第二年打出了死亡結局, 竟然暗合了韓愈那句“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總之,回到現在,眼看天兵的勢力越來越大,雁來的頭銜越來越多,連李純這個皇帝都被她壓得喘不過氣,這些僧人大概是覺得她也是個潛力股,所以就主動找上門來了。

本來,雁來雖然不算太忙,卻也沒有閑情逸緻去應付這些。

然而,在她說出那句“不見”之前,就聽劉禹錫說,來求見的僧人裡,居然還有那位鼎鼎大名的靈澈上人。

在唐朝的僧人之中,皎然和靈澈的名聲雖然比不上玄奘、悟空這樣的取經大師,也比不上賈島這樣的詩學宗師,但至少大部分人聽到名字都會覺得熟悉。

雖然雁來不是玩家,但面對歷史名人,也不免跟玩家一樣生出集郵的念頭。

都已經穿越到大唐了,而且人家還主動找上門來了,這再不打卡就說不過去了。

不過雁來雖然想打卡名人,但卻不太想讓別人來打卡自己。

她想了想,對劉禹錫道,“劉先生,我要是指名只見靈澈上人,合適嗎?”

劉禹錫一愣,笑道,“沒什麼不合適的。”

他之所以來當這個中間人,是因為靈澈上人算是他的老師,他青少年時期曾經跟隨皎然和靈澈學詩,受到了佛教的薰陶,至今也仍舊與許多僧人保持著密切的往來。

不過在大唐,這倒不是什麼稀罕事。

很多文人失意的時候,就會追求超脫和出世,自然也不免就會接觸到佛道兩家的學說。

到了中晚唐,這種傾向變得更加明顯——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需要尋找出路。

積極的人會主動接受各種新思想以完善自身,消極的人則是投入佛老的懷抱之中尋求慰藉。

在這個過程中,儒道佛三家逐漸熔於一爐,到宋朝時,發展出了更加適應統治需要的“理學”,並在之後的一千年裡不斷自圓其說,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儒學體系。

總之,在這個思想尚未定型的時代,人們更包容,也更活躍,所以劉禹錫才會主動為靈澈上人引薦,這會兒他聽出雁來的語氣裡更多的是想瞻仰一位名人的好奇,也並不在意。

見了面,能不能說服雁來,就是靈澈上人自己的事了。

靈澈上人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在這個時代算得上高壽,他面容清癯、須發皆白,一身灰色僧袍,因為形象的極致簡素而顯出了一種出世感,淡然、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