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章 一個個都是合格的、會自動自覺替她做事的工具人了。

第261章 一個個都是合格的、會自動自覺替她做事的工具人了。

尚黎謝一開始其實也沒那麼急。

但這一路走過來, 越是深入大唐境內,他就越是能夠感受到兩國之間的差距。

總說吐蕃人在他們從大唐的奪取的地盤上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 但吐蕃本土的情況其實也沒有好多少。

吐蕃是個戰鬥民族,從立國開始,就在不斷向外徵戰、擴張, 一開始是青藏高原的其他部落, 然後是周邊國家,尼泊爾、印度、中亞諸國、西域諸國……

至於與大唐之間的百年國戰,就更不用提了。

戰爭需要消耗大量人口和物資。

雖然打贏了就能掠奪戰敗方的人口和物資進行補充, 而且吐蕃軍隊作戰, 也習慣讓其他部落計程車兵充當先鋒,能夠最大限度儲存核心力量、降低損耗,但打了這麼多年, 吐蕃也已經有些打不起了。

不過據尚黎謝所知, 大唐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畢竟大唐雖然面積廣闊、土地豐饒,可是內鬥也更厲害, 尤其是安史之亂後, 藩鎮尾大不掉, 大部分資源、土地和人口都脫離了朝廷的掌控, 幹弱枝強、憂患重重。

所以最近這些年來, 雙方都在“真的打不起了要不直接講和吧”和“對面好像快完蛋了要不再堅持一下”這兩種狀態之間反複橫跳。

打又打不起,和又不甘心。

這才是兩國始終僵持, 一邊互派使者,一邊又小沖突不斷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尚黎謝才會跑到邊境來。

天兵的到來,打破了原本的平衡與僵持, 但尚黎謝一直都只是從別人口中聽說天兵的厲害,對於他們究竟給大唐帶來了多少改變,他並沒有概念。

直到這些變化都展露在他眼前。

成都城裡的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尚黎謝可以理解,畢竟這裡本來就是大唐數得著的富庶之地,土地肥沃、商貿繁盛,就算數經戰亂,也能迅速恢複元氣。

松州城裡有不少好東西,都是從這邊走私過去的。

但路上經過的那些小村莊,人們身上的衣物都洗得幹幹淨淨,小孩子在房前屋後追逐玩鬧,屋頂上炊煙嫋嫋,大人們在院子裡忙著縫縫補補、修整傢俱……日子並不清閑,大部分人依舊在為生活操心,卻能給人一種生動的、蓬勃的、向上的感覺。

這是尚黎謝從來沒見到過的,他印象裡的底層百姓,不論哪一國、不論哪一族,似乎都是愁苦的、麻木的、疲憊的,只是生存就耗盡了他們全部的力量。

現在這種印象被打破了。

不是一個地方如此,而是所有、全部。

尤其是進入關中平原之後,變化越發明顯,人們身上的衣服沒了補丁,臉上則多了笑容。

尚黎謝一開始是心驚,之後不知怎麼就開始心虛,而後又變成畏懼。

越是觀察、越是比較,他就越是深刻地意識到,兩國之間的差距已經再也不可能彌補了。

在這樣的變化面前,天兵的戰鬥力反而成了次要的。

假如吐蕃人知道唐人過的是這樣的一種生活,根本不需要戰爭,他們就會主動跑到大唐來,要是沒法到大唐來,他們就會盼著天兵趕快打過去。說不定天兵來得慢了,還會遭他們埋怨呢!

戰爭的結果已經毋庸置疑,而戰爭之外的較量,目前看來吐蕃也沒有任何掙紮的餘地。

也是在趕路的過程中,尚黎謝經歷了那場月食。

本以為這事多少會給雁來帶來一點麻煩,沒想到很快就聽說,朝廷要為了她開啟淩煙閣。

尚黎謝已經看不懂這中間的邏輯了,他只知道,最善於內鬥的大唐人,在她的事情上達成了一致,或者說,現在大唐的朝廷裡是她說了算。

手中有這世上最強大的軍隊,能創造源源不斷的財富,現在還掌握了這片土地上最龐大的國家……

這樣一個敵人,要如何戰勝?

這一切的一切,在讓尚黎謝從心底對雁來生出敬畏的同時,也促使著他不斷加快腳步。

如果早知道是這樣,他當初對待雁來的態度會更鄭重,也不會把投降的事情拖這麼久。抱著補救的心態,他們一路快馬加鞭,總算趕在年前抵達了長安。

這時朝廷其實已經封印了,不過有重要的事,該加班還是要加班的。

……

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愁得頭發都快白了。

雁來身份特殊,還不是皇帝,又不算宰相,所有的禮儀都得做調整,但具體要怎麼調,他們卻拿不定主意。

而且這事還不能拖,雁來已經說了,要讓這支使團也參加元旦的大朝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