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一十九章 【邵氏大仇】

兩千多萬的票房,在他印象中,似乎已經久違了。

追本溯源,邵氏家族的娛樂事業可追溯至1923年在創辦的“笑舞臺“。

但真正屬於邵一夫的電影傳奇,則始於1958年在港成立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如果說,人們一談起香江的電影起源,一談起香江電影的光輝,“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絕對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說到邵氏的奇蹟,不僅在於它擁有規模堪稱“東方好萊塢”的邵氏影城,及臺前幕後多達數百名的工作人員。

更在於邵一夫擁有獨具一格的運營策略——

包括成立“南國實驗劇團”大量培養新人,推行“引進來、走出去”戰略開展與日本同行廣泛合作。

使用彩色寬銀幕等先進技術拍攝古裝大片,更借創辦《南國電影》及《香江影畫》等官方刊物進一步在宣傳上打響聲勢……

從1958年到1970年中,邵氏幾番獨霸香江影壇,但究竟有過怎樣的成就呢?

培養出大量影壇巨星已毋須贅言,許多成就傑出的幕後工作人員從導演到道具,都同樣出身於此;

同時,包括黃梅調、武俠片等型別亦經邵氏發揚光大,《江山美人》、《楊貴妃》等先後成為港臺地區的全年票房冠軍,《獨臂刀》更成為香港影壇首部“百萬大片”

而在1973年,一直髮展國語片的邵氏推出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票房更打破歷史紀錄,令香江的影壇從此“粵語獨尊”。

那個時候的邵氏,是如何的輝煌,傲視整個香江影壇,可如今。。。。。。。

“六叔,你可不要驚訝的太早了。

我剛才所說的,能夠讓你一定的高興的,還在後面呢。”

一見到邵一夫愣愣的出神,臉上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傷感,莫軒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

這位老爺子,又在“懷古傷今”了。

“哦?是嘛。”

聽見對面的莫軒這番話,邵一夫也回過來神來了,“哦”了一聲,隨即便繼續埋頭翻閱了起來。

良久——“阿軒,這,真的是真的嗎?”

慢吞吞的,那張褶皺佈滿整個臉龐,已經蒼老的臉,充滿了難以置信,充滿了喜悅,還有著那麼一絲“放下”。

此時,他手中的這份“票房報表”檔案——

除了有著縱橫院線開業以來的第一部電影《貓頭鷹與小飛象》的詳細票房多少,還有著同期其他的電影院線,它們的各自票房。

比如,嘉禾影業,與新一城影業的。

在莫軒遞給他的這份票房相關報表上,電影《貓頭鷹與小飛象》的票房高達兩千八百九十萬七千多港幣,可以說是票房大賣。

與之相對的,則是嘉禾影業與新一城影業的票房慘敗。

要知道,為了打擊縱橫影業,為了狙擊縱橫院線,嘉禾影業與新一城這兩家從來就沒有合作過的院線。

甚至還曾經爭鋒相對的老冤家,都暫時拋棄了舊日的宿怨,選擇聯合放映電影,就為了把縱橫院線扼殺在搖籃當中。

可,結果呢。。。。。瞧著這上面“才”千萬港幣出頭的票房數字,邵一夫非常開心的笑了。

這個,可是將近兩千萬港幣的票房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