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贊助】

雙方的矛盾,就越來越大了。

也許是因為這些劣評,星島報業在合辦了第二屆後便退出,我們又要再尋找合作伙伴。

在以為絕望之時,出現了救星俞爭。她找贊助、找嘉賓、找場地、做司儀等,靠她支撐了兩年。到第六屆俞爭進入商臺工作,無暇兼顧,我們只好找無線電視。

無線電視以一元象徵式買下版權,但我們還要找柯達菲林贊助評選過程及製作獎座的費用。

從上面,陳栢生的這段頗顯得“辛酸“的採訪中,金像獎的窘境,一清二白,敞亮敞亮的。

就算如此,在這種情況下所舉辦的“香江電影金像獎”,它又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功,有多大的成功,在香江的娛樂圈有多少的明星藝人放在心上呢。

這個,從前面兩屆“金像獎”的獲獎作品,便足以看出一二了。

第一屆

日期:一九八二年三月

地點:香江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第一屆香江電影金像獎只有五個獎項,另設十大華語片與十大外語片獎。

頒獎嘉賓是政務司與市政局有關人員,以及香江電影圈的幾個“老戲骨”。

頒獎前有冼杞然製作的香港電影簡史Slide Sho,頒獎後放映《法國中尉的女人》。除了惠英虹與周閏發,上臺領獎的人大多數衣著隨便,被報刊批評不夠莊重。

甚至,後世的大導演,當時才剛剛聲名鵲起的徐可在領獎時直接點評說:“沒有想到有人夠膽舉辦電影頒獎。”

電影雙週刊卻樂於做開荒牛,這個,額,徐可的話語,是帶著些許的“調侃”的。

那麼第一屆頒獎禮,就這麼結束了。

如果說,這對於“香江金像獎”的“寒酸”還不夠明顯的話,那麼不用急,繼續看下一年。

第二屆

日期:一九八三年七月。

地點:九龍浸會書院大專會堂

籌委會自行組班做製作,頒獎嘉賓二十多人,更請來日本導演大島竹,相當體面。

工作人員欠缺默契,頒獎嘉賓讀了提名名單,卻不見影片片段。舞臺設計的斜坡卻令頒獎嘉賓步步為營,狄那乾脆拒絕在上面走。

這屆的大贏家是《投奔怒海》,因這部片是在大陸拍攝,很多人都用了假名,因此不能露面,只能派人代領。

應星島報業的要求,增設了最受歡迎中西片,及由讀者投票的最受歡迎男女演員獎。

《投奔怒海》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新人、最佳編劇等獎項而成為本屆最大贏家,而最佳男主角則下了“雙黃蛋”,即麥加和洪金保分別憑藉《最佳拍檔》和《提防小手》而共同獲得最佳男主角。

而在此之前,他們倆也合作過數部影片,如《瘦虎肥龍》等。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會產生疑問了,這麥加,洪金保,可都是香江電影圈的中堅力量,當紅人物啊,這還是“寒酸”嘛?

寒酸嘛?寒酸!

在二十一世紀,二零一七年的某某盛典,一個新鮮出爐的藝人佔據了頭版頭條。

是他夠大牌?是他名氣大?是他如何如何?

嘿嘿,都不是,之所以某某盛典的,會把所有的宣傳,都是放在了那個“新鮮出爐”的藝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