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只有一個,其他,有名氣,有流量,有牌面的藝人,都沒有參加。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沒有來呢,是某某盛典,沒有給他們或者是她們,發出自己盛典的邀請函嘛?
當然不,是他們沒空。
至於沒空的緣故,歸根結底,就是根本看不上這個所謂的“某某盛典”嘛,再沒有一種比這種更合適的解釋了。
在以前,一位“大文學家”不是曾經說過嘛:“其實時間,就像是,女人的,咳咳,就像是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是會有的。”
現在,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去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前來參加的明星藝人,只是佔據了香江娛樂圈的極為少數,還是被“提前預告”“基本上可以獲獎”的。
至於其他的人.....
一個真正豪華的盛典,都是讓其他的人,能夠來參加為榮的,就算是沒有獲獎,來蹭一蹭也是可以的嘛。
不然,哪裡還有什麼“蹭熱度”這麼一個說辭呢。
那麼,這麼“寒酸”的金像獎,舉辦了一屆,兩屆,那麼一九八四年的這一屆,該怎麼辦呢,又是一個大難題。
於是,救世主,出現了。
對於莫軒來說,依靠電影賺錢,拍那些“大賣特賣”的商業片,來大撈特撈,自然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已經是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了。
賺錢的道路萬萬條,他也不缺少這麼一條,再說了,他之所以進入這電影圈,也不是為了賺錢的,而是施加自己的影響力的。
比如,在後世,一直紅紅火火了三十年,在香江電影圈影響力巨大的香江電影金像獎。
貌似,就是一個不錯的路徑。
只要想一想,過幾年後,香江電影金像獎,會成為整個香江,甚至是整個東南亞的頂級電影頒獎禮。
所有的明星藝人,都以得到金像獎的邀請函,自己所拍攝的電影入圍金像獎,成功獲獎為畢生的榮耀,這個,是一個多麼好的平臺啊。
如果自己能夠對它施加以影響力,嘖嘖.....
要知道的是,在後世,不少的天皇巨星,天后一生之中在影壇的地位卓著,但是卻以從來沒有獲得香江電影金像獎,成為影帝影后為遺憾。
於是,在今年,在香江電影金像獎,第三屆的舉辦成為一個大難題時。
《蘋果日報》,就與《電影雙週刊》達成了合作,《蘋果日報》成為了金像獎的贊助方。
......
“今年的金像獎,倒是比前兩年,豪華了不知道多少啊!”
“廢話,不豪華,你小子今天會過來嘛,怕是讓你來都不願意,哪裡還需要搶著啊。”
“嘿嘿....”
“誰讓人家《電影雙週刊》找到了金主,《蘋果日報》也真是財大氣粗啊,居然把頒獎禮移到了這半島酒店來了。”
“錯了錯了,不是《蘋果日報》財大氣粗,而是人家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