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切!
小院內,正在和李家兄弟講經的方程猛地打了一個噴嚏。
“先生,不會是受寒了?”李延年有些擔憂的問道。
風寒可不好受,尤其是在這個檔口。
喝了一口熱茶,吸了吸鼻子,方程搖了搖頭,“沒事,對了,剛說到哪了?”
未來,方程做事需要多方面的支援,李家兄弟這種有背景,有能力的潛力股,可不能錯過了。
左右閒著沒事,兩兄弟既想錢財,方程就給他們上一課。
“剛剛說完了微觀收入分配與宏觀收入分配,接下來應該就是舉例了!”李延庭想了想,試探的回答道。
方程點了點頭,“理論你們已經清楚,之前都是我舉例,這會你們舉,然後我們看對不對!”
分配靠市場機制,微觀分配依靠市場機制本身,宏觀則依託政策調整,藉此完成個人某項收入的扣除,或給予個人某項收入的增加,從而完成分配。
具體到現實中,宏觀的大手最好作為補充,而不是決定性力量出現在市場機制中。
“先生你怎麼搞,我們就有些蒙了!”李延庭作怪道
之前的例子,都是方程提供,後引發思考和開悟,如今驟然讓他們選擇例子,心理上懵,腦子也是一攤漿糊。
方程鼓勵道,“學習不是餵飯,理論是死的,運用得活,微觀分配機制常見與生活中,宏觀分配雖少,但各朝其實都是嘗試,每一次改革,無論失敗,其本質就是為了重新分配,只不過站位不同,角度不同,選擇的手段也不同,違反理論註定失敗,但結合理論也未必成功,你們完全可以從失敗的變革中去找尋,再去套用理論。”
分配為了什麼?
最初是各司其職,各安其分,產生穩定的效果。
改革分配,則因受到內因外因的影響,導致原有的分配模式出錯,喪失自身糾錯的能力。
在一番思考後,李延年組織起語句,“各類變法卻是都有重新分配的影子,但真說最貼近理論的,應該只有宋朝拗相公當政時期頒佈的青苗法,及現在明朝從一條鞭法上衍生而來的攤丁入畝,不過在具體做法上,兩者都違背了宏觀為輔,政策引導的原則……套用理論,青苗法已經失敗了,依次為推斷,攤丁入畝的也不會成功?”
思考著說完這一段話,李延年自己都變得不自信起來。
歷史已經告訴所有人,拗相公的青苗法失敗了。
可攤丁入畝正在執行,就當前的效果來說,不到十幾年的時間裡,明朝爆發出難以想象生機,民力國力無不因此收益,具體的政策各朝都在研究,武朝更不要說,相關社團在太安城內便有七八家,背後更是有三品以上大佬在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