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消耗地方不多,真的缺了倉庫裡的兵器直接投進路子就是了,遠比從礦石開始冶煉來的方便。
“量可以不起來,質可以試著嘗試一下,蜂窩煤的模具你也看到了,常見不需複雜的兵器也可以透過這種直接鑄造,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黏土也行,沙子也行,冷卻之後讓人磨一磨,開個刃出來就行!”方程提點道。
高爐都點了,模具真的沒什麼好藏得。
“這就不計了,到時候我來試試,要是真能成,我朝兵器就可以大規模更換,你是不知道,如今好的兵器多數都是家傳的,我們配發的下去,經歷三場大戰就得回爐重造,導致邊軍罵孃的不少!”
工部製造庫,求量,量不夠如何滿足武朝大軍,質只是求量完成後的附帶。
真正的好兵器,還是掌握在民間各大家族手裡,這些家族或許沒有將礦石轉變成鐵的技術,可對於鐵進行加工的技術和時間還是有的,就算不為兜售,為了自家當兵的孩子,大多武勳都樂意供養幾個好的兵器師傅。
“能經歷三場大戰,其實也可以了,不是嗎?”
古代制式兵器的質量真的一言難盡,就算王朝的鼎盛時代,鐵製兵器也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把,更別說亂世了,木棍包個鐵皮,都算是上好的兵器,更多的時候就是湊合。
農業時代,生產力落後,一把鋤頭傳三代的事常見的很。
“兵器的時不想湊合又能怎麼樣,宋朝鐵產量高,可能拿到鐵製兵器又有多少人,湘軍為什麼多用長槍,用長矛,練得不夠是一方面,更關鍵是地主家也沒餘鐵!”
缺鐵是九州各國都要面臨的難點,各國每年就那點產量,各行各業都需要,怎麼分都不夠。
“行了……不說這些,我也出去準備準備,明天的戲要是能唱好,咱們兄弟怎麼也能小發一筆!”
黃安雙手承著桌子站了起來,緩和了一下腿部的痠麻,有與方程寒暄了幾句,黃安這才緩緩走出帳篷。
“這準備去哪?”
未等黃安出門,杖幕從外掀開,夏老頭挨著身子直接鑽了進來。
“夏老?”
望著鑽進來的夏老頭,黃安藏於袍子下的拳頭不由握了握,近幾日他最不想見得,眼前這個姓夏的絕對算一個。
這個老東西,年紀大,輩分高,給了他功勞,也給他未來,可偏偏讓他失去了躺平的快樂。
要不是看著年紀,黃安真的想上去砰砰兩拳,好讓他感受一下鹹魚之怒。
“有事忙的你去,沒事給我坐下!”
夏老頭從黃安身邊走過,來到一臉苦兮兮的方程身前,“你用這種眼神看著我,你自己搞出來的事,你總得收尾吧!”
岳飛動了,張賀要去前線,難顧草原。
丞相年老,早已不在負責具體的事情。
四十年前那一戰,武朝損失了一代人,不是夏老頭自吹自鼓,滿朝上下能湊齊鎮壓邊境,掌控局勢,穩定朝堂的個人,就剩下他一個人,其他人多多少少都缺一點的東西。
可他將被後勤絆住,乘著張賀還沒走,草原的事情最好能敲定下來,而偏偏方程只給了方向,細節一塊的內容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