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不用再說了,這些東西足夠工部研究三四年了!”
一個時辰過去,黃安合上本子,笑眯眯道,“怎麼大的功勞,一次上交是大功,分兩次,三次依舊是大功,一個大功拆成三個,可以讓我躺好幾年了!”
話是怎麼說,可根本還是方程說的東西,把黃安嚇到了。
要不是一般的技術,以早先的話語兌一兌也就行了。
蜂窩煤暴露後,肯定會有人找方程一探究竟,早說晚說不如早說,他分了功也算是解了方程的麻煩。
可隨著方程開口,情況完全不同,方程能給出遠比想象的更多,核心技術都可以傳家立族。
方程對這些技術價值可以無所謂,黃安卻不行!
傳出去,不知道還以為他黃安仗著身份來欺負方程。
這話一般人穿穿也就算了,怕就怕被女帝聽到,到時候女帝怎麼想他?
想好了僥倖過關,往壞想了這輩子怕不是要被躺平了。
“你還有怕的時候?”方程笑道。
黃安沒接方程的話題,將本子塞進袖兜,“人生漫漫,功勞不可能一次賺完,得想的以後,我和你接觸時間不長,可你性子我多少還是瞭解,都是怕麻煩的人!”
“武朝用人,說是不養閒人,實際上那是把人往死裡用,宮中的那位恨不得所有人都是文治武功齊全,性格堅毅,決策果敢,能抗大事,但凡想過些自己的日子,咱就得藏著點!”
軍功制下的武朝太捲了,從上到下的卷。
軍功制,三代一斬,斬的可不僅僅是勳貴,皇室成員依舊要斬,而且是一代一代,自身不努力,就算是帝王嫡子,三代過後跌出郡王爵,成為普通皇族成員。
“既然如此,那就聽你好了,後續有什麼問題,你直接來找我!”方程笑著點了點頭。
確實有些多了,高爐概念都點出來了。
給的是土法高爐的方案,可就這土法高爐,在異界依舊是降維級的存在。
要不是黃安告訴他,武朝全年各類鐵產量不過一千六百多噸,宋朝也就這個數的兩倍多一點達到四千多噸,方程都不敢想象,在明朝都點出火器的情況下,異界的冶鐵技術竟會如此低端。
依次推算,整個九州六國加起來,鋼鐵產量還沒正史中的明初多。
資料要是沒記錯的話,正史永樂年間,明朝官營產鐵足足與九千七百多噸。
而土法高爐,只要工藝不差,每一立方米的爐基,每日可產鐵一點五噸左右,也就是說武朝只要立起六七座高爐,爐基三立方米的土法高爐,便能追上現在九州全年的產出。
這裡面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完全沒的比。
的確該藏一藏,不然人要眼紅了,眼珠子一旦紅起,那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方程可不想去賭人心!
“應該不會,高爐之事要急也要緩,寧可磨蹭一些,也千萬彆著急,畢竟現在的產量已經夠用了!”
鐵練出後,是可以不斷迴圈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