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劉家港並不是海港,而是一處聯通東海的內陸港口,不過因為距離靠海故而被包括進了海港裡。
但就規模而言,劉家港每年向外吞吐的絲綢達到三百萬尺,茶葉近一百八十萬箱,加之同等數目的瓷器,劉家港一年下來,各類貿易額接近兩千萬兩。
這還沒算從劉家港登陸大宗交州稻米,灰糖,珠寶等貨物。
明朝蘇州府,靠著一座劉家港,全年稅賦達到三百七八十萬兩,這一數目遠超過武朝從幷州全境的稅收,與過去武朝依靠八大戶市獲得財稅相當。
更可怕的是,類似的港口在明朝治下還有溫州,泉州,福州,澎湖,廣州五處,海外更有滿刺加,巴生等一眾中小型駐軍港口,若非海外大港不是在商團手中,就是在水師麾下,光靠這些海港,明朝就算不對內收稅,財政也能撐得起來。
“吞吐量只是一個指標,關鍵還是市場培養,相較於普通的原材料,我們更看重的是貴國的未來,就比如……”宋佳端起手中茶杯,晃盪著其中乳白色的沖泡奶,“奶粉,這在我看來簡直即是一奇蹟!”
“奶粉,需求是廣大的,這哪裡是一口奶,這是造化?”
奶有什麼好處?
不需要資料,也不需要指標,稍微對比一下草蠻與武人的體魄,武人與明人壽命,是人都會明白差距來自哪?
別提什麼吃肉……北地各類肉食繁多,可南方也不少,河鮮本就在南方人的菜譜內,海貿發展帶來海鮮,一百多年來海鮮早已加入明人菜譜。
從社會結構來說,同階級的武人和明人,每年攝入的肉食兩差不多。
可體魄依舊有差距,這差距在明人的理解裡就在一口奶上。
明人不是不想搞奶,而是沒那個環境,也沒那個能力,如今奶粉出現,則完美的添補。
關鍵奶粉並不是很貴!
此番要不是產量少,回航各家商船都用奶粉將船艙裝滿了。
“放心,奶粉的供應不會出問題!”夏大川笑道。
奶粉,明人喜歡就好了。
在奶粉沒出現前,北方草原每年倒掉的奶粉,就足夠明人喝了。
眼下收一桶三十升的奶水,不過十文錢銅板,加工下來一斤重的奶粉也不過二十文,可賣,一斤奶粉卻可以買到三百文,足足十五倍的利潤。
明朝海商想將船艙塞滿,武人更想,因為那可都是錢!
可惜,今年的準備不夠。
為了湊數一萬斤奶粉,年潤已經將中山夏氏,河間商家,廣昌李氏,以及方程名下的庫存全部拉了過來。
戶部從中沒賺到錢,可各家都分到了六七百兩銀子。
而從目前情況來看,想要滿足明人的需求,目前的產糧翻個跟頭都不夠。
“今年就這樣,不過我方希望明年奶粉的數額可以達到十萬斤,黃油三萬斤,不然就目前這些,消耗起來也就一個月的份!”
張高東提議道。
民間有錢了,孩子就多,海外擴張的過程更需要強壯的明人,為了讓孩子們吃飽,明人非常願意對此買單。
一萬斤奶粉,還不夠一萬個孩子吃上一個月。
別看市場還沒得到檢驗,但對於商業市場極為敏感的明朝高官,海商,心中對此早有計較,都不需要往海外運,年產少於五十萬斤,明朝內部就能進行消化。
沒這一點認識,今日的談判中,奶粉根本不可能擺上明面來說。